[粉丝文化申论]同人・粉丝文化

申论辅导  点击:   2019-07-31

  【同人】   同人的存在,其实就是满足大家在原作中没有达成的愿望啊!   写同人比写原创容易的地方在于你不用自己设定人物和背景了;这就使得写得好的同人比原创更容易出彩,但是写糟糕了那可就是原创拍马也赶不上的雷……
  这年头的同人全是耽美,良识都到哪里去了!
  虽然现在同人本一般都是二次创作,但是也有不少大大会出原创作品的同人本。我就买过不少同人画手的原创本。
  同人圈嘛,冷还是热是说不好的,太多偶然因素了,有时候一两个高产的同人大手就能把一整个圈子带热。但是像我这种次次都进热不了的冷门圈子的,也算得一朵奇葩了。
  当代中文网络社群中“同人”一词意为建立在已经成型的文本(一般是流行文化文本)基础上,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基本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设定所作的二次创作。同人作品采取的形式有小说、绘画、视频剪辑、歌曲、游戏等,不一而足,而同人作品对原文本的忠实程度并没有定例,随各衍生文本而定。
  “同人”一词来自日语,写作同样的汉字,读作dōjin,原意为志趣相投的人。在日本,自明治维新始,就有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以不正规的形式出版刊物的传统。这种非正式出版物被称作“同人志”。早先以文学爱好者的文学出版物为主,二战后逐渐开始有漫画同人志。和现在常用意义不同,这里的同人并不特指二次创作的作品,原创的作品以非正式形式出版也叫作同人。如日本的同人界三大奇迹:东方project、月姬、寒蝉,就是三款在同人展贩售的非正式发行的游戏作品。日本的ACGN亚文化中的同人志文化一般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标志性时间点是1975年第一届Comic Market同人展的举办,这是日本迄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同人展。很多著名的女性漫画家,如《绝爱1989》的作者尾崎南,和女性漫画家团体Clamp,都是从出版漫画同人志起步进入职业创作领域的。不过如今不仅在中文里,日文中同人志的意思也愈发偏向二次创作的意义了。
  同人一词在二十世纪初便被引进中国,早期五四文坛也有将志趣相投的人合出的刊物称作同人刊物的。在二十世纪末受日本影响的中国网络同人文化重新引入了同人一词,其意义大致等同于二次创作。仍有业余写作者或者画手将自己原创的作品以不正式出版物印刷,同样称为同人志,但相对少见。在不会产生歧义的情况下,同人后缀的创作形式可以省略,如“这个画手是画同人的”;否则,不带后缀创作形式的同人二字一般特指同人小说。比如说“官方才是真大手,官方卖腐逼死同人啊”。
  下面以同人小说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同人的创作方式。同人创作可以从以下几个向度展开:可以拓宽原作品中的时间线,描述原作的人物在原作情节之前或之后的经历;可以摘取原作品中一个没有详述的细节,进行详细的断片式写作,补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机;还能关注原作中没有受到重视的配角,想象他/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甚至还可以颠倒或扭曲原作品中的道德和价值观系统,以原本的反派为视角人物重写原作;同人小说同样可以将喜爱的人物从原作的背景中抽离出来,放置于全新的环境和世界观中,开始全新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一般称为“架空”,英文Alternate Universe,简写为AU),例如将《水浒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设定为当代黑社会里的人并由此展开故事;相对于这种意义的架空,还有另一种,将原作中的情节修改掉一部分(尤其常见的是将原文悲剧的死亡结局强行修改成皆大欢喜的),以满足粉丝们的愿望;同人小说中还包含混合同人等创作方式,将来自两个不同原作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宇宙观中写故事,例如英国的很多间谍片和侦探片(如007、《神探夏洛克》等等)的主角常出现在同一个同人故事中;当然,同人写作中还会出现将作者本人或其熟悉环境代入的情况,过度自我代入的同人被称为“玛丽苏”,详见后面章节的介绍。
  虽然异性配对的同人小说(一般对应于“耽美”而称作“良识”)也很多,但是在当下中国的同人创作中,同性,尤其是男性同性配对的同人小说占大部分。这类写作会将原作中一般默认为异性恋男性的角色配对成同性恋人,称作“耽美同人”,专门写他们的关系发展和发生的故事。
  现今中国网络同人文化是直接在日本同人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英语文化圈的作品,如好莱坞电影、英国电视剧、美国电视剧和一些流行小说的影响同样存在,但一直呈支流状态。曾有“世纪初三大同人圈”的说法,指的就是三部日本ACGN作品的同人圈:《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银河英雄传说》。和英语地区以及日本的情况略有不同的是,中国的同人圈创作中,至少到目前为止,本国作品的同人并不占优势,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形态。
  虽然同人文化并没有详细界定原作的范围,但是通常情况下,同人创作是以流行文学和媒体为基础的。这里所谓流行,并不意味着粉丝所热爱的作品在主流高雅文化看来都上不得台面,而是指其粉丝会以消费流行文化的方式来消费它。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外国名著如《悲惨世界》,就都是同人文化的重要关注点,尽管在文学史它们一般都被列为“经典”而非“流行”。
  除了文学和媒体的叙事文本之外,同人还常常建立在非传统封闭虚构叙事文本的基础上。比如说争议性很大的真人同人,就是以真实存在的人(一般是名人)为主角,以他们在媒体上的表现为想象基础创作同人作品。中文粉丝圈流行的历史同人也同样是建立在真实存在的人基础之上的,在英语文化圈通常也归入真人同人范畴,但在中国已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同人创作传统。
  一般认为同人文化是女性向(以女性欲望为旨归,详见下期“女性向”词条)的文化,但男性同人文化同样存在。在中国,男性向同人主要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依托文学网站进行创作与传播,处于商业与非商业的边界地带。国内的男性向同人最初以武侠同人为主,其后逐渐转向日系动漫作品与美国漫画的同人写作。男性向同人较为注重作者与读者的自身代入,常常将主角设置为现实世界穿越到原作中的新人物,或者灵魂附身到某个原作人物身上,对原作剧情进行较强的介入,改变剧情走向与人物命运。   同人的创作方式其实在很多二次创作中都可以看到,例如明清小说的大量续书(如《水浒后传》),例如五四时期大量作家对域外和古典小说的戏仿(如《故事新编》),同样的现象在国外的经典文学中也一样常见。因此同人的定义多基于其社群基础和身份认同,而非写作方式和文字表征。
  (郑熙青编撰)
  【漫展/展子/同人展/同人祭/only/专场】
  昨天漫展上有个小哥出了小黄鸡(指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中的门派藏剑)的Cos,特别帅,我去勾搭了一下。
  哪天一起去漫展吧?最近想入楼诚(指电视剧《伪装者》中的腐向CP明楼×明诚)的本子。
  昨天没有抢到河图(古风圈著名歌手)大大的新专辑,还好下周漫展有场贩,我一定要早早去排队。
  之前在展子上看到了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著名唱见(在视频网站上投稿翻唱作品的业余歌手,“唱见”一词最初源于日本niconico网站)祈inory的live,果然人美歌好。
  她在漫展上摆摊卖自己做的Cos用手工发饰,顺便还送大白兔奶糖当无料。
  漫展是以日本动画、漫画为核心的二次元文化同好的线下会展集会活动,也称为展子。漫展往往包含周边/同人产品发售,Cosplay摄影或比赛,现场歌舞演出,以及二次元画手、Coser、作者的见面会/签售会、访谈会等项目。
  非官方(政府或商业公司)主办的漫展也可称为同人展或同人祭(在日本则称为同人志即�踊�Doujin Fair)。漫展中除主办方的官方摊位外,其余摊位一般由主办方出租(非盈利性质漫展则无偿出借)给符合资质的同人社团或个人摊主,这些同人社团及个人摊主依照事先提交且通过审核的产品目录进行贩售。在漫展中直接发售同人志称为场贩;仅能在漫展现场买到的同人/周边产品称为漫展限定或会场限定;在漫展中免费赠送的产品(一般为糖果零食及ACG相关的书签、明信片、卡贴等)称为无料(源自日语词“无料むりょう”,该词原意是“免费”)。
  漫展缘起于1939年起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1960年代,科幻大会活动在美国兴盛,日本科幻圈效仿美国的科幻大会,也开始举办科幻主题集会,这种集会形式为动漫爱好者所借鉴,就形成了漫展。目前仍在举办中的,最古老的,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漫展是1975年起在日本举办的Comic Market。Comic Market属于同人展,以贩卖同人志为主要活动。随后,漫展的形式逐渐多样化,这一类活动在日本统称为Event。1970年代,美国也开始产生以动漫为中心的会展活动,1970年起举办的圣迭戈国际漫展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漫展,这类以圣迭戈国际漫展为代表的展会主要展出美国本土的动漫及其他大众流行文化作品,称为Comic Convention。而以日本动漫为主要展出对象的漫展则称为Anime Convention,这类展会在美国出现较晚,1994年起举办的巴尔的摩日漫展OTAKON便属此类。美国的漫展活动更具有官方性质,往往会有很多美/日流行文化厂商及主创团队到场宣传,而日本的漫展则更具有同人性质,是同人创作最重要的交流场所。
  1995年左右,漫展文化开始由美、日两国传播到亚洲、欧洲等其他地区,如1998年起举办的Comic World 香港(香港),2002年起举办的开拓动漫祭Fancy Frontier(台湾),都是较有影响力的漫展。2000年代,漫展经港澳台地区传入大陆,2007年11月11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举办的ComiCon1111好人祭开大陆漫展之先河,也是大陆第一个纯同人性质的线下交流活动。除ComiCon以外,2007年起举办的ComiCup魔都同人祭(上海),2008年起举办的Comic Dive北京原创同人交流会(北京)等均是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漫展。
  目前,国内漫展展出内容不仅包含日本ACG文化相关内容,也包含国漫、国产游戏、网络小说,网络原创音乐,欧美及国产影视剧等题材的周边/同人作品及Cosplay,如国产网游《剑侠情缘网络版叁》,网络小说《全职高手》《盗墓笔记》等均是漫展中的热门作品。
  仅以某一类作品甚至某一单一作品为主题的漫展一般称为only或者专场,如剑三only,便是仅限于展出《剑侠情缘网络版叁》相关作品的漫展,而2016年初举办的北京国产FAN MEETING则仅展出国产小说、动漫、游戏及影视剧的周边/同人作品。
  漫展不仅是各种同人作品的集散地,也是二次元同好聚会的重要场所,二次元宅在漫展中通过出售、购买同人/周边产品,出Cos等方式表达自身对于ACG文化的喜爱,并在与同好的交流之中获得集体归属感。近年来国内漫展的种类日益丰富,规模日益扩大,体现了国内漫展、同人文化的发展壮大。
  (王玉�T编撰)
  【周边/硬周边/软周边/官方周边/同人周边/通贩/场贩】
  《K》(日本动漫)又要出新周边了,这一次好像是人物主题香水诶,好想入一套。
  TFBOYS(中国偶像团体)的淘宝官方周边店开张了,作为一个阿姨饭,我必须要去买买买。
  我喜欢的画手大大又出了一套《剑三》(指《剑侠情缘网络版叁》)的明信片,我当初就是因为喜欢她出的各种《剑三》周边才入了《剑三》的坑。
  她是一个以收集硬周边为乐的狂热动漫宅,家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正版动漫手办。
  在2011年《岚学》(日本偶像团体岚的综艺活动《�工违铳�ワク学校》)的周边贩卖现场,当天早晨六点钟便已有约五百人开始排队了。哎,排周边也真是个体力活啊!
  “周边”一般指ACG文化衍生品,即从ACG作品中抽取一些元素(如人物形象等)加工而成的实物产品,在国外统称为“Hobby”,是ACG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周边”的主要形式是玩具、饰品等实物,但广义上的“周边”也包括音乐、图像、书籍等衍生文化产品。“周边”有通贩和场贩两种销售方式,“通贩”一词源自日语词“通贩”(つうはん),是“通信贩�印保à膜Δ筏螭悉螭肖ぃ┑乃跣矗�即邮购之意,通过淘宝等网站在网络上销售“周边”产品的方式就是“通贩”;“场贩”则指在漫展现场直接销售“周边”产品。   以实用性为标准,“周边”可以划分为“硬周边”和“软周边”。相对而言,前者实用价值低,仅供收藏、观赏,如扭蛋、手办(人物模型)等均属此类;后者则具有一定实用性,如包含ACG要素的钥匙扣、手机链、T恤衫等均属此类。相比于“软周边”,“硬周边”的价格更高,因而热衷于收藏“硬周边”的往往是最为忠实的“御宅族”。以生产方为标准,“周边”可以划分为“官方周边”和“同人周边”。“官方周边”由拥有该ACG产品版权的公司(或由该公司授权其他公司)生产销售,而“同人周边”则由ACG爱好者自行生产出售。由于资本实力和技术水平差异,“官方周边”往往比“同人周边”生产规模更大,制作更为精良,但由于互联网革命所带来的技术普及,这一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国内的“周边”概念起源于ACG文化圈,“二次元宅”将购买“周边”、生产“同人周边”的习惯带入了更为广泛的文化工业领域。随后,国产动漫、游戏、影视剧、网络小说、流行明星、偶像团体都开始进行“官方周边”生产,将“周边”产销纳入IP运作之中,使得“官方周边”生产开始初步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
  以国产网游《剑侠情缘网络版叁》为例,其制作方金山软件西山居工作室出品的小苍手办属于“官方硬周边”,Q版全门派抱枕属于“官方软周边”,而人气画手KraceZ设计制作的门派主题手镯则属于“同人软周边”。西山居工作室还鼓励和吸纳了部分“同人周边”的生产,如汐音社出品的《剑侠情缘网络版叁》的同人歌曲专辑《千里丹心万里路》便获得了西山居的授权,具有“半官方”性质。
  (王玉�T编撰)
  【Cosplay】
  在漫展上看到喜欢的Cosplay活动不要贸然举起相机哦,拍照前取得对方同意是对Coser最基本的礼貌。
  昨天的ComicDive你去了吗?我拍到了好几个Coser大大,还要到了签名海报!场照跟正品一样美啊!
  听说《古剑奇谭》要拍真人电视剧了啊,我心目中的屠苏永远是黄靖翔!他的Cos还原度超高,非常经典!
  不要把Coser和演员相提并论啊!Cosplay主要是看脸和后期PS,拍成视频说不定就幻灭了。
  你们玩过语C吗?我最近进了一个《红楼梦》的语C群,Cos了两天贾宝玉,现在见到妹子就想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Cosplay是英语Costume Play的缩写,作为同人文化的Cosplay,是指一种模仿ACG、影视作品中某个角色或其他知名人物形象的衣着、饰物、发型,将自己装扮成这个角色的行为。多见于以ACG文化为中心的同人展、视觉系乐队的演唱会等场合。
  同人文化领域的Cosplay,起源于196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科幻大会,当时参与大会的科幻迷们热衷于将自己装扮成《星际迷航》等科幻作品中的人物,甚至为此举行了专门的变装聚会。这一时期的日本科幻圈,也开始效仿美国,举办日本科幻大会,并继承了变装聚会这一文化,于197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成为大会的固定环节。
  日本ACG圈的Cosplay文化正是受到日本科幻大会的影响,于197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当时在日本最大的同人展ComicMarket上,已经开始零星有同人作者和社团装扮成ACG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到了1990年代,伴随着日本ACG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日趋流行,Cosplay也迎来了一次大发展。这一时期,不仅Coser(进行Cosplay行为的人)的人数激增,也开始出现专门贩卖Cosplay道具和成衣的商家。Cosplay活动也从科幻大会、同人展的副产品,发展到可以举办专场的Cosplay大会。
  伴随着日本ACG文化在东亚的传播,Cosplay首先在港台地区流行起来。早期的Cosplay行为是同人志贩售活动的一部分,如香港最早的Cosplay活动之一,就是1993年一个名为“四百尺”的香港同人社团,在一个文化展览会上租用摊位贩卖团员创作的漫画,并穿上《银河英雄传说》中同盟军的制服吸引注意力。直到1999年前后,Cosplay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和热爱,才逐渐与同人志分开,成为独立的同人活动。Cosplay的对象在日本漫画人物、偶像歌星、电影及电视剧角色外,也开始出现本土的漫画角色。
  相对而言,大陆的Cosplay活动出现得稍晚一些。2000年,大陆举办了“第一届COSPLAY大赛”,此前都是零星的个人自发Cosplay行为。此后,Cosplay在大陆渐渐形成规模,一些大型的漫展和动漫节也会同时举办Cosplay大赛,或邀请著名Coser到现场进行Cosplay表演,吸引越来越多的Coser参与其中。
  国内的Coser群体,既有完全草根性质的粉丝个人扮演,也有较为专业的Cosplay社团,较为著名的有杭州304社团、成都黑天工作室、厦门神魔井COS社团等(其中304和黑天已经成立了文化公司)。而Cosplay的实体形式,除了会展的现场扮演(场照)之外,还有在专门的场景(棚拍或外拍)下拍摄、并进行后期修图之后的正式作品(正片),这些作品往往也会做成彩色印刷物的形式,以与同人志相同的方式进行售卖,一些Coser还会在漫展现场举行签售活动。一些社团会与原作的官方进行合作,推出官方的Cosplay作品(如304文化与南派三叔合作,推出的《盗墓笔记COSPLAY集:七星鲁王宫》,2014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著名Coser也会印售自己的个人作品集(如黄山的《浮岚》,2007年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Cosplay”一词中的“Cos”,除了作为Cosplay的简称,有时也会被单独用作动词,表示“模仿”的意思。如“语C”(语言Cos的简称),就是指一种以文字进行的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玩家与其他玩家搭档,各自模仿一位小说、漫画、影视剧中的人物,形成对话或完整的文字段落。这种模仿游戏最初是由论坛的角色扮演游戏演绎而来,多在QQ群、贴吧等平台进行,是一种圈子化非常严重的戏仿行为。   (叶栩乔编撰)
  【应援】
  每个组合和歌手的应援色都有独特的含义,是不可以互相混淆的。
  动漫演唱会最好看的根本不是唱歌而是应援啊,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台上台下的互动都太精彩了!
  今天某某演员的粉丝团体又为剧组提供了应援,包括160份盒饭、水果和礼品包裹等。
  “应援”(�暝�おうえん o u en)这个词来源于日语,是加油的意思。在粉丝文化领域,这个词指的是在偶像的表演现场加油鼓劲的行为,及规范这种行为的一套制度与文化。后来又引申为所有支持偶像的行为,如投票、集资、为偶像的工作团队提供食物等。
  日语中“应援团”这个词,就是啦啦队的意思。在日本的学校和企业中,为了支持代表学校和企业出战的体育团队,往往会成立非常专业的应援团负责应援,也就是加油助威等工作。这种“应援”行为被一套仪式化的规则所规范,包括着装、道具(旗帜、乐器等)、“应援”手势等,各个社团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这种传统后来被沿用到歌手、偶像的演唱会上。粉丝们被组织起来,统一着装(通常为粉丝会员服),发放统一的道具(即应援物,通常为发光的灯牌等),手持统一颜色的荧光棒(即应援色,每个偶像、歌手或组合通常都有固定的应援色)。例如韩国组合BIGBANG的应援色就是黄色,应援物为皇冠形状的灯牌。
  有时,粉丝们也会配合具体的歌曲,做出统一的动作(即应援手势),与台上偶像的表演形成互动。这些应援手势大多较为简单,但也包括非常复杂的肢体运动,只有少部分狂热粉丝才能坚持完成,这样的升级版应援手势被称为“ヲタ芸”(无对应译法,中文里有时写作“wota艺”),起源于日本1980年代的少女偶像组合粉丝群(正式命名是在2000年以后)。
  ACG圈的应援行为,开始于一系列动漫歌曲演唱会和偶像声优(配音演员)举办的演唱会。在这些演唱会上,“二次元宅”们借鉴了“三次元”偶像演唱会的应援行为,为自己喜爱的歌手和声优助威。近年来,伴随一系列“二次元”偶像及组合的诞生(如初音未来、μ’s等),“二次元宅”的“应援”行为也更加花样翻新、发扬光大(如μ’s的九名成员各自拥有应援色,因此粉丝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更换相应颜色的荧光棒,应援手势和互动方式也更加复杂)。
  中国的娱乐工业体系远不如韩国和日本发达,经纪公司的粉丝组织能力和意识也比较欠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应援文化并未在中国普及开来。但在日韩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应援行为也从中国的韩国、日本明星粉丝圈子开始,逐渐影响到国内明星的粉丝圈。从超女等选秀明星到新晋崛起的一批小鲜肉,都陆续拥有了规范组织的粉丝群体和应援规则。
  而中国ACG圈的应援文化,也因为各种动漫歌曲演唱会和声优演唱会的召开(大部分都是日本的演出团队来中国演出),而逐渐普及。
  (高寒凝编撰)
  【安利】
  这部耽美漫是我的好基友安利给我的,其中忠犬攻和女王受的配对正中我的萌点,所以这个安利我就愉快地吃了。
  她每次遇到喜欢的网文就有给别人安利的冲动,甚至为此专门建了一个微博账号,不定期安利各种有爱的文。
  作为一个A家黄担(指日本偶像团体“岚”中的二宫和也的粉丝,二宫和也的应援色是黄色,所以其粉丝自称黄担),我始终致力于将自家爱豆安利出去,可惜总是安利失败。
  这部作品简直太有趣了,这个安利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吃!
  我最近看到一部网剧,雷萌雷萌的,就跟你说说,不算安利。
  安利,也称卖安利,指向他人强烈推荐自己所喜欢的文艺作品(多指ACG及其他大众文化作品),也包括安利作品中的某个CP、Coser、爱豆等。被安利成功叫作吃安利,也可以说成“吃了这颗安利”,或者“干了这碗安利”。
  安利一词源自一家名为安利(Amway)的直销公司,该公司以不厌其烦的推销方式而闻名于世。由于安利公司的推销员往往以“你听说过安利吗?”为推销开场白,故而这一句式曾一度成为社会流行语,衍生出了许多以“你听说过安利吗?”为梗的笑话。安利一词后来为“二次元”所借用,用以表达“强烈推荐”之意,与一般的推荐不同,安利包含着“非常希望被安利方接受”的内涵。后来,安利的词义逐渐扩大,可供安利的对象从ACG文化产品扩展至所有文化产品、偶像明星,乃至于B站up主(在哔哩哔哩弹幕网上传视频的用户)、微博账号、淘宝小店、手机APP、零食、化妆品……凡有所爱,皆可安利。
  将自己深爱的作品、大大或爱豆安利给更多的人是身为粉丝的责任,通过相互卖安利找到感兴趣的作品则是“二次元”人社交的重要话题。安利既可以在与好友面对面、一对一的直接交流中进行,也可以通过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发布,如何精准把握被安利人的萌点,避免其雷点,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巧,因而成功地卖出一份安利也就能够使自身获得不小的成就感。
  (王玉�T编撰)
  【粉/黑/路人】
  我是《仙剑奇侠传》的真爱粉!
  小明很容易粉上像富坚义博那样的少年漫画家。
  她把黑黄子韬当成了毕生事业。
  那个明星的路人缘很好。
  一个脑残粉,顶得上十个高级黑。
  “听说你有一个小伙伴对你家爱豆路转粉,然后又粉转黑了?
  没关系,她那是粉到深处自然黑,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个粉。”
  成为一个明星的路人粉或是路人黑,有时全凭第一印象。
  “粉”,即粉丝的简称,指对一个明星、一部作品、一对CP或是其他大众文化现象有着特殊喜好的群体;“黑”是“粉”的反义词,指的是厌恶这一人物或文化现象的人群;路人,指对这一现象不了解,或略知一二但没有特殊好恶的人群。
  “粉”是“粉丝”(即英文词Fans之音译)的简称。Fans还另有饭、迷这两个译名,不过,饭专指迷恋明星的粉丝;迷的概念相对“粉”、饭则更宽泛,被使用的年代也更长。   黑指的是对一部作品、一个人物等怀有轻视、嘲讽、厌恶情绪的人。而当一个黑对自己不喜欢的大众文化形象发表负面言论时,她(他)也可以被称为黑子。“粉”是黑的对立面,但“粉”和“黑”在粉丝圈内也往往是一体两面的。与“自家”的黑在网络空间中的论战,甚至是黑所谓的“对家”(即与己方粉的CP、作品或是偶像有利益冲突的一方),是在每日舔屏、花痴、生产同人,或是参加官方活动之外,粉丝们借以确证己方存在的主体性与合法性一种方式。另外,网络上还存在着“粉(黑)到深处自然黑(粉)”的说法,这意味着“粉”和“黑”这两种强烈情感状态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偏移,并非泾渭分明一方面,粉丝在“粉”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主动甚至热衷于“嘲讽”自己心爱的角色、人物等,当然,这些看起来类似于黑的戏谑行为背后仍旧是粉丝的热爱;另一方面,黑在习惯性地对自己黑的对象投放大量关注和强烈感情之后,也可能开始与粉丝一样极其在意这一对象,甚至反而产生好感,成为“黑粉”。“黑粉”指的是那些像粉丝一样强烈关注一个偶像、CP、作品等的动向,但会持续、甚至是习惯性地对这一现象发表黑的言论的人。网民一般将“粉”、“黑”、“路人”这三种情感形态的转换称为“转”。如从对某动漫无感到喜欢上这一动漫并进入这个动漫的粉圈,便可以简称之为“路转粉”,整个词组可以作为谓语使用,其他的情感转换形态同理。
  “路人”指的是那些没有深入粉丝圈,无论是否消费过这一大众文化产品,都对这个文化产品衍生出来的粉丝文化不感兴趣的人。在“粉”与“黑”在网络上的论战之中,也有双方的成员伪装成路人,发表貌似中立客观的言论,实则暗地将讨论帖中的舆论向自己一方引导的现象发生。
  围绕着“粉”、“黑”、“路人”这三个词,网民们生产出了一大套描述人与文化现象关系的关联词,如用来表示粉丝极度狂热失去理智(但后来也被粉丝用来自称,以表达自己的热爱程度)的脑残粉,与之相对的是同样失去理智的无脑黑;对这一现象抱有真切热爱的粉丝被称为真爱粉,刻意戏仿粉丝言论以达到黑的目的的则被称为高级黑等等。在词性与构词方面,与“粉”、“黑”两个词相比,“路人”不能作为动词使用;“粉”、“黑”作为词缀时一般为后缀,而“路人”则多作为前缀出现,如路人粉一词即意味着对这一大众文化现象有所了解并心有好感,但并不会如纯粹的粉一样狂热而深陷其中,相对而言情绪比较冷静。
  (叶栩乔编撰)
  【古风音乐/古风/古风歌曲/古风圈】
  最近古风圈的大大们又出了什么新歌?
  我喜欢用古风插画做手机屏保。
  墨村(对“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的昵称)的很多古风歌都融合了流行、嘻哈、摇滚、爵士等音乐元素,这就是“万有引力向古风”(“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提出的口号)吧。
  她是一个特别古风的妹子,平时喜欢穿汉服、弹古琴、品茶、读诗、观棋。
  古风圈网站不仅介绍、盘点古风歌,也推广古风小说、古风游戏、古风广播剧和汉服文化。
  古风音乐是一种诞生于网络的二次元音乐类型,发轫于2004年,以唯美、古典为主要审美风格。古风音乐以古风歌曲为主要形式,也包含一些古风纯音乐,由古风音乐人与古风音乐爱好者组成的网络亚文化圈称为古风圈。目前,古风圈以5SING中国原创基地为最重要的音乐作品创作传播平台,以古风圈网站为最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同好交流社区。
  古风歌曲脱胎于对《仙剑奇侠传》《霹雳布袋戏》等文艺作品背景音乐的填词翻唱,在吸收借鉴仙侠风游戏配乐、日本和风音乐以及中国风流行音乐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审美风格:在词、曲、配器、演唱等方面都追求古典的审美意境,情感表现含蓄委婉,多寓情于事,少直接抒情,遣词造句力求典雅,多用文言句式,作曲常用五声音阶,模仿雅乐、古乐风格,配器多用古琴、二胡、箫等民族乐器。
  二次元古风音乐与中国风流行音乐均使用大量的古典意象和古典修辞,采用民族乐器伴奏,但两者之间仍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风流行音乐是大众流行音乐体制下的产物,以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和唱片产业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以营利为目的,由娱乐工业体制之中的专业音乐人进行创作。中国风只是流行音乐中的一个亚类型,不能构成一个具有文化共识的文化圈。而古风音乐则具有明显的网络二次元同人文化特征,在网络中免费传播,作为实物出售的专辑、歌词本及其他周边产品则按照同人志的方式进行制作,通过众筹、淘宝预售及漫展场贩等方式发售。与大陆流行音乐专辑不同,古风专辑往往包含绘有古风插图的、装帧精美的大开本歌词本,以及明信片、书签等其他周边产品,专辑中的歌曲往往围绕统一主题或故事创作,甚至与广播剧、小说相结合,构成“音乐小说”的形式。古风音乐人以业余音乐爱好者的身份进行古风音乐创作,并与古风音乐爱好者共同构成古风圈这样一个网络二次元亚文化圈,拥有共识性的审美偏好和创作标准。古风圈深植于整个二次元文化生态之中,并与广播剧圈、Cos圈、汉服圈等其他网络亚文化圈有着广泛的互动。例如,古风专辑往往会邀请知名画手为专辑绘制插图,邀请广播剧圈CV(配音演员)为歌曲念白配音,或邀请Coser按照专辑中的人物、情节出Cos;古风音乐人也会受邀为动漫、游戏、广播剧等其他二次元文化产品创作主题曲和配乐。
  其次,中国风流行音乐以大众为目标受众,歌词虽会使用一些古典意象和文言词,但仍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主,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字词及古汉语句法,旋律与配器则要兼顾古典与流行,往往拥有一个反复演唱、旋律感极强的副歌便于歌曲传唱。古风歌曲则以热爱古典文化的古风爱好者为目标受众,歌词可以使用更多典故、生僻字词和较为纯粹的文言句法,旋律和配器上也会以还原古乐遗风为目标进行更多探索,从这个角度讲,古风音乐及古风圈具有一定的精英倾向。按照“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的定义,古风音乐属于新世纪音乐的一支,曲风往往温和平缓,不过分强调流行句与记忆点。   最后,相比于中国风流行歌曲,古风歌曲有更强的叙事冲动。一方面,古风歌曲是从叙事作品的同人歌发展起来,后来才逐渐转向原创的,同人歌将原作中的人物、事件引入歌曲之中的传统影响了古风歌曲的创作方式,形成了古风歌曲写人物、讲故事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古风歌曲的歌词普遍较长,并常常在歌曲中加入文案、念白等辅助叙事的要素,这就使得一首古风歌往往要比一首流行歌曲有更大的容量、更充足的空间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线索清晰的故事。
  根据古风圈的追述,古风歌曲肇始于2004年,早期代表人物包括心然、清响等。2007年“墨名棋妙”原创音乐团队成立,作为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古风原创音乐团队,“墨名棋妙”的成立标志着古风圈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紧接着,大量的古风原创音乐团队开始出现。2010年古风圈著名歌手河图的首张个人专辑《风起天阑》预售,标志着古风圈线上免费收听下载、线下有偿出售专辑及周边产品的商业模式成型。2012年“墨明棋妙”首次现场歌友会(六周年live)于北京麻雀瓦舍成功举办,自此以后,线下古风音乐会日益频繁,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5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古绳记古风音乐会”,更成为古风圈的一件盛事。
  一般而言,古风在“二次元”圈中特指古风歌曲,但有时也会指向一种特定的风格元素,并与一些艺术形式名连用,形成诸如“古风插画”、“古风广播剧”、“古风小说”等词组。这些以“古风”为风格的作品往往以中国古代社会为背景,追求典雅、唯美、古色古香的审美风格。这些作品与古风圈、汉服圈共同构成了二次元圈中的复古潮流,以和风文化为中介,追寻古典中国的审美意趣。
  (王玉�T编撰)
  【广播剧/drama CD】
  你听过古风歌《风华录》吗?里面有网配圈好多男神CV的念白!还有商配大大披网配马甲参与哦!
  快去看YS,我追了好久的那个长篇剧终于完结了!两个主役(主演)都是我最爱的CV!强推!
  我一般只听耽美广播剧,不听BG;看剧贴先看CAST(阵容),STAFF(职员表)一般只扫一眼策划和后期;而且我偏爱追长篇,感觉全一期的剧总是不如长篇有诚意呢。
  决意同人社团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场录音你听了吗?来了好多元老级的CV!哎,不知不觉,中抓已经发展十多年了啊!
  跟日本声优比起来,中国商配演员收入和地位真是太低了。网配CV更加只能当个业余爱好,要是出名之后敢学“网红”开个淘宝店什么的,又要被黑粉骂死了。
  广播剧是指配音演员用声音表演的戏剧。它不包括任何可视元素,因此通常在广播电台等平台播出,或通过发售CD、网络下载、在线收听等渠道进行传播。
  流行于中国的同人文化意义上的广播剧,起源于日本的drama CD。这种drama CD通常是漫画、游戏、动画的衍生作品,因此又被称为“没有画面的动画”。一般来说,发行这种drama CD,是ACG作品mediamix开发的一部分,有时也起到补充原作世界观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些轻小说、耽美小说也常常被改编为drama CD发售。而耽美题材的drama CD(包括耽美ACG作品衍生品和耽美小说改编作),在日本非常流行,这部分作品也被称为BLCD。
  Drama CD随日本ACG文化传入中国之后,受其影响,一些国内的同人社团也开始效仿drama CD,开始制作中文广播剧,内容以改编女频网络小说为主,又称为“中抓”(中文drama的谐音)。与日本的drama CD不同的是,中文广播剧缺乏公开发售的商业途径,以广播剧爱好者带有同人性质的业余创作为主,他们在网络上集结,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最终的广播剧作品,再在网络上免费发布,因此又被称作网配(网络配音)。
  2000―2003年,出现了最早的中文广播剧作品和社团,网配圈初具雏形。此后,星之声中文配音组、决意同人组等网配圈最具代表性的社团相继成立,吸引了众多广播剧爱好者,并生产出大量作品。其中,分段为一期的广播剧称为“全一期”,多于一期的称为“长篇”;核心参与人员属于某一个特定社团的广播剧称为“社团剧”,由一个或多个策划以个人名义发起、有多个社团的成员参与的称为“个人剧”。
  这一时期的广播剧,主要的改编对象都是耽美小说(包括原创耽美小说和耽美同人小说),决意同人组、剪刀剧团等主要社团也是专门的耽美广播剧社团。随着广播剧作品的增多,汇集了耽美读者和广播剧爱好者的晋江论坛,专门开辟了“优声由色”板块,建立起中抓最权威、最全面的发布平台,基本上所有中文广播剧都会在这里发布剧贴。为了与“优声由色”社团区分,此论坛后来被统一称呼为“YSYS”(简称YS)。后来逐渐出现了BG(言情)和全年龄(无CP或男频作品)小说的改编,晋江论坛又单独开辟了“留声花园”(简称LS)版块,专门发布BG广播剧,耽美和全年龄广播剧则仍由“优声由色”发布。
  为了与日本配音演员声优的称谓作区分,中国的网配一般采用CV(character voice的简称,在日本动画里配音演员表常常写成“角色名CV声优名”,CV一词于是被误用为声优的同义词,保留至今)。在网配发展过程中,一些给商业译制片、国产影视剧、国产动漫等配音的专业力量也开始加入进来。他们被称作“配音演员”或“商配演员”,以与网配的CV相区分,他们从事的商业配音活动被称作“商配”。此外,中抓虽然有时会配上少量插图做成视频形式,但主体仍是声音,而非图像、视频;与此相区分,给日本漫画、动画作品配的网络版(不是官方出的中文版)中译配音,被称作“中配”(中文配音的简称),例如日本TV动画《银魂》的网络版中文配音称作“中配《银魂》”。
  正因为中文广播剧作品以女频小说,尤其是耽美小说改编为主,形成了网配圈男CV多女CV少、男CV比女CV易成名、配耽美比配BG(言情)更易成名的现状,粉丝以女性听众为主,幕后的STAFF也以女性为主。网配圈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商业化的极端排斥,这是网配区分于商配的标志,也是中文广播剧与日本drama CD的最大不同。任何将广播剧商业化、甚至是CV通过网络配音成名后借此谋求商业利益,都会遭到网配粉丝的谴责。商配演员无偿地参与网配作品是被欢迎的,网配CV正式宣告从网配转为商配也是被允许的,但这一身份的转换是不可逆的。但网配CV可以通过参与古风歌曲、古风专辑的商业制作,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这并不会影响到他的网配身份。   (肖映萱高寒凝编撰)
  【字幕组/汉化组】
  片源才出来不到24小时就有熟肉了啊!感谢字幕组的辛勤劳动!
  我看片子很挑字幕组的,有些只求快,整天玩噱头的字幕组才不要看呢。
  漫画汉化版最靠谱的还是全粉丝的汉化组翻译制作的,如果爱不够的话,即使是大牌汉化组也会出错。如果是漫威的漫画,我只专心等SLOMO的汉化版。
  看一个外国明星在中国粉丝圈里火起来了没有,看ta有没有专门的字幕组就知道了。
  我前一阵子加入了一个专门翻译女权视频和资料的字幕组,你有没有兴趣来当校对?校对这个职位需要英文和中文都特别棒,对你来说正合适。
  字幕组和汉化组指非专业的媒体作品爱好者以不盈利的义务劳动方式将外语的媒体作品翻译为本国语言,并和本国的观众分享的民间组织。字幕组一般翻译的是影音作品,而汉化组则多翻译漫画、小说和游戏等文本。两者的工作范围有重叠,称呼也常有混淆。比如字幕组不仅翻译影视媒体作品本身的字幕,还翻译所有相关资源,包括新闻、演员和剧组人员访谈、外国的粉丝所写的评论、感想,还有粉丝所生产的同人作品。这些翻译都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尤其是以明星或者作品为核心的字幕组,并不会把视频字幕制作单独列在其他文本翻译之外。
  粉丝做的民间汉化不是从网络时代开始的,但网络的普及使得字幕制作的技术门槛急剧降低,如今只要外语水平足够,汉化几乎人人可做。
  字幕组如今的主要作用是补足官方媒体作品进口的严重不足。同时,民间制作字幕的粉丝不只翻译了文字,还为观众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了他们眼中有用的资料,使粉丝翻译日渐成为粉丝圈的核心,占据权威地位。对于设定复杂的作品的爱好者来说,有外语能力的粉丝常常会比中文的官方更有威信和发言权。
  字幕组常见成员有:片源、翻译、校对、时间轴、特效、压制、发布等等。其中必需的是翻译、校对和时间轴。“片源”负责搜寻影视作品原文件,未经翻译的原文件网上通常称为“生肉”。“翻译”负责第一遍从原文翻成中文。“校对”,是至关紧要的职务,掌握着字幕最终的质量和效果。字幕组的翻译行文全靠校对把关。“时间轴”掌控哪个时间段出现怎样的文字。“特效”负责将字幕做出华丽的效果。“压制”指做内嵌字幕的字幕组把字幕压制到视频文件里的职务。一般电影和欧美剧作多出外挂字幕,日本动漫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翻译,如综艺视频,则多见内嵌字幕。有了制作完备的翻译字幕之后,视频文件就从“生肉”变成了“熟肉”。“发布”,负责把压好的视频或者做好的字幕上传网站,一般都是兼任的。时间轴、特效、压制、发布有时候统称后期。
  汉化组的职务安排与此稍有区别,但一般步骤都需要先翻译,再校对,然后用技术手段将翻译好的中文文本和原媒体作品拼合起来。漫画的汉化涉及修改原图像,所以需要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而游戏汉化类似影视字幕,需要适时在需要的位置加上翻译字幕。
  字幕组是中国粉丝所创造出来的衍生产品中最早被注意到的一个现象,2006年《三联生活周刊》就详细报道了《越狱》相关的粉丝字幕,连《纽约时报》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粉丝们的民间义务劳动不仅没有随着正版影视作品的增多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这侧面反映了中国观众对境外媒体产品的需求之大,更直接反映了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降低的准入门槛。
  中国的字幕组数量庞大,分工则极为多样化,很多字幕组已经做出了规模和品牌。老的做美剧和英语电影的字幕组有伊甸园,磬灵风软等,“人人影视”早先也是以英文影视出名,如今翻译杂且广,在字幕组中常有争议性话题。还有一些专门的字幕组,比如专门做BBC纪录片的夏末秋字幕组。日剧方面,日菁是老牌,还有一些专门字幕组,如翻译历史题材的琵琶行字幕组等。日文翻译方面的猪猪字幕组和人人类似,翻译颇多但争议也大。翻动画的字幕组,有极影、华盟等,还有一些细分的字幕组,如专攻GalGame相关的澄空学园等。很多复杂的大规模媒体作品还会有自己专门的字幕组,比方说《权力的游戏》有衣柜军团字幕组。近两年还多见以明星为核心的小字幕组,专攻这个明星相关的影视作品访谈节目的字幕和翻译。
  中国不是唯一有字幕组的国家,但中国的字幕组和民间翻译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为突出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影视娱乐产业跟不上观众对娱乐产品的需求,从国际比较来说,属于文化产品的低地,接受高地如欧美日韩媒体产品的顺流而下。还有一方面极为重要的,是从清末以来“师夷长技以自强”和五四以来启蒙思维对外来文化的传教式推崇和接受,这尤其体现在对纪录片、公开课等方面的民间自主翻译上,还体现在科普、女权、同性恋平权等话题专门字幕组的存在上。
  字幕组和汉化组都是游走在版权灰色地带的文化现象。中国法律中存在若是为了交流学习的目的,在网络上分享翻译不属于违法的条款,很多字幕组都利用了这个条款,并在翻译中按此写出免责声明。粉丝的字幕由于可以为某些无法进入本国市场的媒体作品扩大影响,有些版权所有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但也有版权所有者极度不满字幕组存在,也会诉诸法律。然而这种民间纯靠热爱支撑的翻译,用经济手段制裁,其成效并不大。
  (郑熙青编撰)
  【大大/巨巨/大手/大触】
  我这种扔到人群里就找不到的小透明,今天居然被心爱的大大回复啦!
  中学的时候虽然很讨厌课本里的鲁迅作品,但长大了就发现鲁迅大大真是字字如金啊!
  你不知道暖巨巨可就太可惜啦,她可是我圈知名大手哦。
  他至今都感谢那位太太,就是她带他入了全职高手的坑,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大触在上,请受我一拜!我这就去买你的同人画集!
  大大/巨巨是网络中用来称呼在某方面值得尊敬、有一定名气的高手、能人的词语。大手偏向于指代创作(如插画、小说、视频剪辑)方面的人才;大触则更为狭窄,专指在电脑绘画方面出色的人。   “大大”这一称呼,可能来自网络时代早期,台湾动漫论坛对论坛中值得仰慕、有专门才能的人称呼“大人”的传统。后来,“大人”简化为更加亲切的大大(北方方言中有将父亲或伯父称为大大的用法,但网络环境下的大大显然与这一词源无关);又因为“巨”比“大”的程度等级更高,大大这一词汇又演化出了巨巨、菊苣(但这两个异名有时带有贬义的嘲讽色彩)、聚聚等异称,以及多用于称呼女性的太太,它们与大大基本同义。在粉圈中,大大是与小透明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以才能而受到尊敬、有一定名气的人被称为大大,他们拥有一定知名度和号召力,在粉圈中一般占有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而尚无知名度、缺乏存在感的人则被统称为小透明,意思是被视为透明。目前,大大这一词汇也可以泛用于粉圈之外的网络语境,如我们可以以“鲁迅大大”来称呼作家鲁迅,以这一昵称表示对鲁迅的敬爱。
  大手(おおて,oote)则是日源词。大手的日文原意为大公司、大企业,引申到粉圈之后,转义为在绘画、写作、视频剪辑、谱曲等同人创作方面具有才能的人,这类人往往被尊称为大手。大触的来源则是因为电脑绘画中需要用到手绘板、触感笔等专业设备,而能以这些专业设备画出精彩画作的人,则被称为大触,有时也被戏称为角虫(角虫二字合起来即为触)。
  (叶栩乔编撰)
  【发糖/插刀】
  神夏(即英剧《神探夏洛克》)这次发的福华糖好甜,可是这糖偏偏有毒!
  朕萌的CP发糖了!
  最近没什么官糖可吃,连同人糖也慢慢少了,好无聊啊!
  据我所知,《权力的游戏》从不发糖,只会插刀。
  今天大大的这一刀插得太深了,大家都表示应该缓一会儿再过来看完这次更新……
  “发糖”和“插刀”指的是一部作品的剧情,或是一对CP的行为对粉丝造成的效应,其中甜蜜顺利的被称为发糖,而虐心波折的称为插刀。
  发糖和插刀来源于网络文学界的甜文和虐文之辨。甜与虐都是相对于人物感情而言的,甜意味着感情进展良好,顺风顺水,而虐则意味着人物的身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甚至挫伤。原作者写出甜的剧情,对于喜爱作品和人物的粉丝来说,就如同作者发给他们糖果;而写出虐的剧情,就不单是在虐作品中的人物,更是让粉丝为人物伤心难过,如同心口上被插进了一刀一般。
  由此,发糖和插刀这一对反义词就慢慢被固定下来,成为粉丝描述官方行为的常用词汇。在原作发糖不给力或是停止更新的情况下,粉丝创作的同人作品也同样会进行发糖行为,不过这里的糖被称为同人糖,而官方发糖则被称为官糖。官方高于粉丝,因此,官糖对于粉丝来说的意义也远高于有时仅供自娱自乐的同人糖。而粉丝中,那些有同人生产力的大手们又高于普通粉丝。当然,一般说来,发糖一词比插刀的使用频次要更多一些;在网文评论中,直接将插刀剧情评论为虐的仍然不在少数。
  最后,对于那些甜虐兼具的情况,粉丝一般会以“糖里有刀/毒/玻璃渣”,来表达他们同时被发糖和插刀的复杂感受。
  (叶栩乔编撰)
  【小剧场】
  女王�T:下周末一起去漫展吧,Comic Dive的动漫游戏综合展。我要去买苏靖的本子,最近超爱《琅琊榜》,苏哥哥本命!
  暖巨巨:什么时候《琅琊榜》开个only就好了。
  呆毛狼:这次CD是哪天啊?
  忠犬乔:就在下周日!我家的大大不走通贩,只开场贩,所以我只能去展子上排队买同人志了。
  御姐肖:什么什么?CD是下周日吗?这次CD有妖气的官方摊位卖限定周边,我一定要去!而且我喜欢的Coser熊祁大大会去巡场啊!他这次出的是工藤新一!
  女王�T:现在还有人出《柯南》的Cos啊!顺带一提,《柯南》你们站哪个cp?我是坚定的柯哀党。
  呆毛狼:我站新兰!但我也喜欢小哀!
  暖巨巨:别提小哀了,最近被插刀插得要死,能不能撒点糖了?
  忠犬乔:我对兰姐经历了粉转黑,黑转路人的复杂心路历程……
  女王�T:说得我都想重温《柯南》了,小时候都是在电视上看的,求柯南死忠粉忠犬乔科普一下哪家字幕做得最良心啊。
  忠犬乔:去看APTX4869字幕组的《柯南》吧!这个字幕组的成员都是《柯南》粉,翻译得又清楚又准确。如果想看漫画的话,推荐看米花学园汉化组的。
  女王�T:这颗安利我吃了!
  忠犬乔:我再给你安利一个我圈知名大手破壁哨吧!她的同人图产量超高,而且听说这一次漫展就有她的同人周边要卖呀!
  御姐肖:我也喜欢破壁哨的画!好期待这次CD啊,我有好多周边想买~咦,等等,是下周日吗?要死要死,周六是我家爱豆的con!
  暖巨巨:莫非是东方神起的那场con?我也要去的!我连应援服都买好啦~
  御姐肖:哇,你居然也是韩饭!我是东方神起的真爱粉啊!
  暖巨巨:我是他们家路人粉Y(^_^)Y
  御姐肖:太棒了!那周六的con一起去吧~周日我刚跟《剑三》游戏里的亲友约了面基:-P
  女王�T:原来你也在玩《剑三》啊!我们可以相约共战江湖了。你有听过《业火苍云歌》么?是《剑三》的同人歌,炒鸡好听,安利一下。
  忠犬乔:是古风歌吗?哪位大大的?
  女王�T:是老妖的!老妖是我最喜欢的古风圈歌手。
  御姐肖:哦哦,你说那首歌啊,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CV配的念白!
  女王�T:对呀,对呀,像阿册、相爷,还有商配的杰大、宝木大大都有参与!
  御姐肖:说到阿册,你们知道他前阵子退圈了吗?YS论坛有好几个帖子在黑他,现在他貌似已经不接广播剧,网配转商配了!哎,中抓圈水好深,一个脑残粉抵十个黑啊……
  呆毛狼:唉唉,不说这些烦心事了,那CD一起去?赶紧买票去吧!
  王玉�T,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曾发表论文《“粉丝”“变”用户”:腾讯文学的“泛娱乐战略”》《从到:走出“白莲花”时代》等若干。
  叶栩乔: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曾发表论文《超越性别,再塑木兰――评祈祷君》《中国网络作家生存状态报告》等若干。
  肖映萱,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曾发表论文《剽悍的“小粉红”:论精英粉丝对晋江“女性向”网络文学的影响》《“废柴精神”也是精神――妖舟笔下的网络一代“小市民”处世哲学》等若干。

[粉丝文化申论]同人・粉丝文化

https://m.bjyld.com/gwy/359673/

推荐访问:粉丝文化论文 粉丝文化看法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人工智能申论作文范文】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作文范文
下一篇:【粉丝文化申论】粉丝文化背后解读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