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3篇

资讯  点击:   2020-07-04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

  这是一个看完让人倍感悲伤的纪录片,我们感伤的不再是一厂一地的兴衰,而是人类的命运走向。这应该是最后一场血汗工厂和快乐(福利)工厂的竞争了,因为掘墓“人”已经诞生,那就是机器人及AI。

  改开以前,我们在吃大锅饭,典型工作场景是:一人拧螺丝,一人递扳手,一人端茶杯,其它人围着看,那时的美国工人在我们眼中那可是高技能、高效率、高敬业的象征,有那么几个美国工人来安装调试设备都能引起大家的惊叹。没想到40年过去了,我们成了基建狂魔、制造业狂魔,美国工人却发了富,成了低效、低敬业度的典型,我们成功地扳回一城。而且片尾字幕显示2015年建立的福耀美国代顿工厂在3年后的2018年盈利了,我们成功地输出了技术、理念和效率,改造了一部分美国工人老爷,这也是了不得的成就。但在片尾的一幕中,一个美国福耀中方高管在陪同曹总参观时,不能地指点工厂,说这里可以减两人,那里可以减两人,在机械手的威逼下,资方谈到减两个人的口气就像是在扔两个麻袋的垃圾,真让人好生悲凉。

  片子总体来说还算公允,既能正视美国制造业的老迈和落后,也能揭示中国制造业的残酷。美国工人高头大马,腰粗脖子粗手指也粗,动作缓慢,生产效率远低于福耀福清本部的中方员工,可他们住着带可以养马,可以手枪试射的大庭院的宅子,骑着哈雷摩托,而福清的中国工人住着宿舍,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美国工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人人生而平等,中国工人也不是天生劳碌命,他们不是工作狂魔,虽然在喊口号,在鼓掌打气,给人激情四射的感觉,可她们还是在镜头前也承认了上班很辛苦,长时间没法和家人团聚的思念!

  美国工人也是可以很强大的,二战时的他们,包括很多家庭妇女临时上阵的女工,在下饺子般生产航母和战斗机时爆发出的惊人效率,直接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他们开始快乐工作了,边聊天边干活,药药切克闹,可惜烟花易冷好景不长,更有忍耐力的中日韩工人崛起了,美国工人要么跟上,要么出局,这就是他们主张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后果。

  血汗工厂是要不得的,福利工厂是活不成的。问题就出在贪:工人贪就大搞工会,要待遇,要尊严,要快乐,可就是工作效率上不去,最后活活把工厂搞垮了,片中美国工人喊口号曰美国汽车工会UAW使他们强大,这是表象,垮台是迟早的;资本家贪就不断地压榨工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不停地扩大生产规模,四处建厂,追求垄断。可惜,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一条道也走不通了。

  现在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凡是可以标准化的,可以编程的作业都可以由机器人从事,再勤劳拼命的人类也不是机器人的对手,血汗工厂和福利工厂这对冤家终于可以携手消失了,崛起的将会是智能工厂,机器人干活,机器人维修,机器人设计制造机器人。那时的普通劳力将毫无价值,根本不会有人来剥削了。这是一条多么黯淡的人类前景。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我很难想象脱离了广大弱势人群的,成天和机器人打交道的高级人类会产生真正有温度的幸福感!

  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

  也是久闻大名,直到昨天问鼎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才找来资源,今天早上躺在床上慵懒的看完。

  曹德旺,也是常常出现作文素材里小有名气的人,第一次听说他是作文素材还是读者上,说他做玻璃极其讲究质量,有一次股东提出减几毫米耗材,完全看不出变化,一样清澈透明,他给一口回绝,就这毫米,正是客户的生命线,不能偷工减料。反正就是这么一个烂俗老套的故事,体现中国企业家的厚实诚信,对那个时候的我留下了时刻的印象。

  后来一直在听闻美国工厂这个纪录片赫赫有名,但也只是听说。曹德旺是第一个我所知成功把工业生产企业开到美国去的人,美国的生产成本太高了,纪录片中大多数干活的都年过半百。那个地方叫俄亥俄州,被川普称为美国铁锈,在福耀之前,那一片是通用汽车的地盘,后来因为工会太过强大,通用不得不倒闭搬迁,导致甚至原住民数几年来都没有稳定收入。2013美国福耀公司的入驻,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帮扶下,让两千多的美国人谋以生计,但这不是远纪录片的终点,我所看到的是,中美生产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现在世界工人处境的窘迫。

  纪录片中,中国高管有一段阐述:“美国人的慵懒是世界闻名的,如果你去欧洲游玩,看到街上撒着拖鞋,穿着沙滩裤的,不用想那一定是个美国人”,相比之下,流水线上的中国工人的确麻利得多,从早到晚手不能停,虽说大多是农民工,每天工作8小时起步,三班倒,加班时一天甚至达到12小时。为什么说中国劳动力素质高呢,因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扎扎实实是拿着工人的血汗堆起来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辛苦耕耘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图口饭。美国人时薪12美元,一天八小时,算上加班干一天抵得上一个普通的中国工人的一星期,在他们看来,就这样仍然太苦、太累,像个机器。那是因为他们记得,当初这一片还是通用的时候,时薪可以拿到24美元,不用很费力的干活,公司待遇很好,那时,他们有一个允许工人真正发声的工会。

  反观中国,工会和党支部放在一起,好像是一个政治部门。中国工人说“他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工会的存在似乎与政治的联系密不可分,活动的摆拍屡见不鲜,除了挣钱以外,对生活似乎缺少思考,没有独立的个体去感受。也许这么说不妥,因为就我的所知来说极其有限,我最近的武汉富拉司特汽车配件生产厂,虽过年过节加班有三倍工资,节日有购物卡,但是就工作本身来说,除了上班以外,难以拥有自己的生活,上班的时候只能站着工作,一整天中午吃饭半小时,休息半小时,又是马不停蹄的开工,手不能停,流水线速度极快,一天下来,似乎成了一个只会拧盖子的机器,像卓别林德《摩登时代》,拧螺丝到抽搐,暴走的自动喂食机,里面令人捧腹的情节让人潸然泪下,每一个人,不过是资本逐利的工具而已,未来也没有多少改变。

  还有片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中国人的工作环境不安全,十分的不安全。捡玻璃的时候不带护目镜,带的也只是普通塑胶手套;曹德旺来到美国工厂,看见一个消防报警器放在墙上最醒目的地方,他指了指,要求放到不起眼的墙角去,说放这里不好看;一位美国大叔指着自己的手说,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受的工伤,一位大姐指着他们的车间,这只有一个门进出,万一出了火灾,后果不敢现象。他们(美国工人)要求成立工会,申诉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安全、不舒适,他们只是想要一份相对安全的工作,不适应中国人长期以往的在安全的边界游荡罢了,这是真实的事。

  习惯的问题,更是文化上的差异,诚然,他们的抗议起到了作用,公司花费了100万美元进行反工会咨询,强制每个人不止一次去听。企业将每个人的时薪一律上调了2美元,起到了他们想要的作用,最后在是否成立工会的投票中,反对者以三分之二的投票率胜出,企业在这方面成功了,曹德旺在开篇时就曾说“如果有工会,我马上不干”,公司也大规模的用机器来代替劳动力,不断的裁员,成了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为什么要在美国建工厂,不就是可以利用他们的科技和更容易的占据市场吗,企业做到了,他在2018年开始终于扭亏为盈,抵清了四千多万的负营业额。

  片子拍的,是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了制度、观念、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曹董事长的办公室很大气,别墅更是奢华,他在车上接受采访是说:

  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

  《美国工厂》最近在微信上很火,尤其对中国制造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更是必修课。我也算是圈内人,今天花了两个小时从头开始,把包括尾声、字幕都看完了,还阅读了一篇戴老板的深度文章。

  先说说我的背景,国内985院校机械工程本科,加拿大机械工程硕士。在加拿大工厂里做过工人,在美国工厂里做过机械工程师。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作为美国硅谷某公司的首席机械设计工程师,和中国几十家工厂(光宝、伟创力、富士康等)合作过无数的项目,现在主战马来西亚工厂。

  这部电影在中国火,主要火在了主题。美国制造业上的衰退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已经进行了20年。但是,中国汽车玻璃大王要返回美国建厂,这确实夺人眼球,中美媒体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重振美国制造业,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口号易喊,落实到建厂、量产,可是千头万绪的工作。电影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顺着镜头推进,让我们实地看到了真实的美国底层工人、基层主管、高管、工会、议员的面貌,同时对比了中国工厂工人,以及派驻美国的工程师、主管、高管、以及曹德旺本人的想法、做法。

  看到中国骨干手把手教美国工人,重要的技术岗位全都要靠中国人,确实很感慨。当年所有的先进工业技术都在外国人手上啊。这才多少年,时移世易。

  制造业本身的确非常辛苦,无论在哪个国家都难逃这个命运。为什么?因为制造业工人只需要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操作,除了自己的辛苦重复的劳动,没有创造性的贡献,非常容易被同类,或是机器手取代。注意我没有用机器人,因为产线上只需要简单动作的机器手,这里没有深度学习,用不上更复杂的机器人。辛苦对付出者本人来说值钱,那是他们能提供的全部价值,可是能提供辛苦的人太多了,社会能回馈他们的,仅仅是冷酷+最低工资。我注意看了美国底层工人的状态,包括年龄、身材、表情、语言,充满了无奈、绝望。我也曾在工厂里做过工人,有一次因为用了办公室人员的微波炉还被人说了,工人只能用工人的微波炉,那是暗无天日的日子。

  即使是福耀工厂的这份苦差事,如果不是因为汽车玻璃运费贵、加热沙子的美国天然气便宜,也轮不到美国人来做。因为产业链是全球布局的,只能放在能提供生产必须要素,而压迫人最厉害的国家。最低的工资,最长的工作时间,最大的工作强度。如此的苦差,超出了大部分人的心理上限,只能依靠“企业文化”,“为国为民”,军事化管理这些精神催眠来辅助实现。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国功成的背后又是多少底层人民的心血!有讽刺意味的是,“万骨枯”和“心血”,与功成的将军、老板,从来就是两拨人。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推论,制造业能回流美国吗?富士康的美国威斯康星州液晶显示工厂就是个例子,招募不到合适的工人,也没有配套厂商。制造业必须成规模,搞过生产的人都知道,一个产品的背后是无数的协作工厂。我正在经手的一个案子,该公司在美国生产,价格很贵,还在谋求到亚洲生产呢。莫说回流,已有的还要迁走呢。制造业的辛苦和美国人理解的美国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川普高喊”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可是谁来当万骨枯呢?如果当了万骨枯,那么美国还伟大吗?

  东南亚能取代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吗?据我的亲身实践来看,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人口就不足,即使组装放在那里,很多零器件、元件、原材料也还是得来自于中国。模具、生产自动化辅助设备,也得靠中国。可以说中国仍然是东南亚制造的幕后大佬。印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崛起的制造业大国,如穆迪所说,一个八亿年轻人的国家,什么事做不了呢?年轻人的成长,需要时间啊。制造这碗饭难吃,可有人眼热,有人抢。

  关于工资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2008年之前,通用汽车付给片中那个工人的工资是每小时约29美元,这个工人在福耀玻璃的薪水却只有12美元多。那个美国工人可以靠简单体力劳动做中产阶级的时代过去了。通用汽车为什么关门?工人的工资高就是原因之一。福耀玻璃能维持和中国工厂一样的毛利率,压低薪水也是必须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工作机会向工资更低的地区流动,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首先流走的,当然是低技能的工作。我在生活中经历到的,还有工程师、研发科学家这样的工作流失。我工作过的一家公司,就把研发放在了台湾、东欧,那里的工资与美国的比例是1:5,老板直接解散了美国总部,只在纽约华尔街设立了办事处。压低了工资,公司账面自然好看,股票上涨了好几倍,得益的是资本方。硅谷这边的工资也是高得离谱,每年30万到40万美元很常见。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研发也主要放在了英国、以色列,那边的工资就比美国低。人才往高薪水的地方流动,工作机会却向低薪水的地方流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平衡。

  资本、科学技术、高级人才、商品都是无国界的。想靠着国界来吃红利的人,终将为历史所淘汰。

  工会是这些蓝领抱团取暖、和资方一较高下的最后阵地。在美国汽车工人工会和汽车寡头的争斗中,工会赢了,但工会像寄生虫一样拖死了宿主。工人的贪婪不亚于资本的贪婪。因为背后都是人性,人性至善也至恶。就是这些铁锈地带的绝望工人托起了川普,川普也喊出了他们的心声,让美国再次伟大,引申的含义是让蓝领的高工资回来,奥巴马投资的这部片子想告诉世人,这是不可能的,这有悖于客观的经济规律。

  片中最后提到了用更多的机械手来取代工人,对老板来说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场景。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现在机器人行业是个受资本追捧,非常火爆的产业。越来越多的低技能人口会面临没有剥削价值、不被社会需要的尴尬处境。创造这个世界的,其实就是那头10%的人。90%的人面临不被需要,9%的菁英阶层面临降薪,只有代表资本的那1%要拥抱更大的财富。

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3篇

https://m.bjyld.com/gwy/381996/

推荐访问:观看美国工厂心得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廉洁自律心得体会三篇
下一篇:作风纪律整顿心得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