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务员申论范文|重庆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

备考经验  点击:   2017-07-14

  重庆公务员备考考生如何在申论写作部分上取得高分呢?申论经典范文参考是关键的一步,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重庆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重庆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一)

  某些官员歪曲的敬畏

  迷信是一种盲目信仰和崇拜,迷信与部分官员的“亲密接触”现象令人担忧。

  官员迷信的例证在现实中可谓层出不穷。几年前山东泰安原书记胡建学为了升官,经风水先生“点拨”在水库上修了一座桥,还绞尽脑汁地命名为“岱胡大桥”。桥建成了,官不但没有升反而因贪污受贿被判了死缓。难怪后来当地群众将这座桥称为“逮胡大桥”。

  据观察,痴迷于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的官员大多有贪污、受贿、渎职等不正之嫌,这些人将迷信作为自己的“护官符”。从这个意义上讲,贪污阴影下形形色色的官员迷信现象基本上属于一种颇为典型的“贪污后遗症”。

  官员们应当扪心自问:我们该对什么执着?该对什么虔诚?该对什么敬畏?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否则就可能变得浮躁、庸俗甚至为所欲为。一言以蔽之,官员应当对法律敬畏,对民意敬畏,对责任敬畏。

  敬畏法律,是因为法律作为限制公权力的利器,是约束官员恣意妄为、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枷锁。从一定意义上讲,依法治国的精义在于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领导应当是各级官员必须恪守的法治信条。将依法治国的第一要义理解为“依法治民”,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内涵的严重误读,也是不少官员尤其是某些基层领导干部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

  敬畏民意,是因为民意是正义和公道的发源地。古语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顺民者昌、逆民者亡”,可见民意的重要性。“执政为民”是全体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和努力实践的信条。只有对民意真正持一种敬畏之心,才可能真正体察民情,才可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敬畏责任,是因为拥有权力就意味着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是权力的“潜台词”,责任意识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应当具有的基本理念。责任追究机制乃是高悬于“一切有权力的人”头上随时可能坠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官员的官德修炼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能力,不断清除积淀于灵魂深处的陈腐观念。这就要求官员应当“诚信”而不应“迷信”。衡量现代官员诚信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责任,而不是敬畏什么鬼神和“风水”。

  重庆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二)

  户籍制度改革,把公平正义照进现实

  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墙,在人口流动的时代,它阻碍人们迁徙的步履;在追求平等的时代,它将人贴上身份的标签、分为三六九等;在崇尚公平的时代,它按照户籍身份分配着公共资源。它不仅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而且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化”的格局。

  如果说户籍制度与传统的乡土中国不谋而合,那么在今天这个流动时代,户籍制度已经与改革发展的大势格格不入。“北京人大学”、“知识不是力量,沪籍才有分量”的行为艺术,“同样为城市纳税,为什么待遇不同”的追问,还有医疗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吁请,突破户籍限制、呼唤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改革的动力不仅在此,更来源于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效犬马之力,却在城市利益分配中居于边缘,这种“流动人口红利”正在逐渐耗尽。“用脚投票”的劳动力漂移让地方政府认识到,只有逐渐突破户籍壁垒,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流动人口倾斜,才能真正留住流动人口,实现“以劳引资”。

  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打破既定利益格局,稍有风吹草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就会形成激辩。就拿异地高考来说,“京籍”与“非京籍”的利益冲突不容回避,如何平衡不同的利益诉求,避免零和游戏导致矛盾激化,改革者需要走钢丝般的审慎与智慧。

  可见,户籍制度改革首当其冲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应当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细则的宏观指导。其次应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断粘附于户籍上的利益脐带,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同时要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联动,推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多样化流转,保证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收益。最后,应使用量化打分制度激励流动人口转户,以综合积分排名激励农民工取得落户资格,平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个有活力的国家,不会让户籍标签定义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一个有希望的社会,不会让户籍壁垒掠夺一个人的平等机会。正义曾经被这样描述过:在机会平等的各种条件下,使所有的职位向所有人开放。理想状态虽不能至,但我们仍然应该心向往之,朝着户籍改革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希望。

  重庆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三)

  推进结构调整 构建消费大国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方向,把扩大内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内需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内需为主导,贯穿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积极扩大居民消费,构筑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实现我国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但长期以来,内外需求失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心病,国内消费占经济比重过低、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不足,与我国作为大国的持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力,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战略任务,表明中央对内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说,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意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能力。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这表明大部分民众手头拮据,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问题,一是收入增速不高,从1978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远不及同期经济增速,这表明百姓手中可用的钱不多;二是物价水平上涨较快,特别是今年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面上涨,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切掉了很大一块;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极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同时,税负较高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新税种如房产税、汽车消费税正在酝酿开征或扩大征收范围,税负提高了,意味着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对消费需求具有抑制效应。

  有鉴于此,扩大居民消费,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兜里有钱,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首先,要通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居民收入占初次分配的比例,改变“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要以工资改革为核心,严格落实最低工资和劳动监察等制度措施,提高就业、创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劳动者收入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推动医疗保险等制度城乡并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网普遍覆盖,平抑商品房价格,为居民消费减少后顾之忧。再次,扩大内需要更加注重发挥投资对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把投资增长更多与调结构、扩消费、惠民生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通过加强对投资方向的引导,使更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如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必将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扩大内需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通过多种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不仅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也将推动政府转型,给政府的公共服务带来深刻变化,并使内需成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核心动力。早日建成一个消费型大国,必将打造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战略优势。

2018年公务员申论范文|重庆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

https://m.bjyld.com/gwy/466/

推荐访问:2017年重庆公务员申论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国考公务员行测分值]国考公务员行测常识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2018年公务员申论范文]福建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