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9年级语文古诗词全部赏析训练最新

中考  点击:   2020-06-22

古诗词鉴赏不单是中考的保留题型,而且随着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这类题型越来越重要,考查的形式越来越活。但无论怎么变化最基本的套路还是不变的。在我们中考和整个初中的语文学习中,要以不变应万变,打好扎实的基础,能力稳定,分数也自然不是问题。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7——9年级语文古诗词全部赏析训练 ,以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7——9年级语文古诗词全部赏析训练

  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案: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答案: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三、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答案:

  (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

  人教版7——9年级语文古诗词全部赏析训练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诗眼” 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点 :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 “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

  ●题目形式

  (1)第一文库网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诗句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初中古诗词大全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教版7——9年级语文古诗词全部赏析训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

  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

  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

  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诗人与杜少府的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去处。一个"望"字暗寓惜别之情。

  B、 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既是惜别,又是宽慰,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大胸襟。

  C、 颈联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哲理来送别好友,令友从倍感温暖与鼓舞。

  D、 全诗语壮情深,表现了诗人宽阔胸襟、真挚友情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

  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旬,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答:这句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从而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9、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答: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0、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答:这首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11、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暗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12、有人认为诗中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首联中“风烟望五津”的“望”字,仔细品读全诗,试说这个字好在哪些地方。

  答:望”字不仅拓开了诗的意境,把读者的视野拉开,给人以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1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了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情怀。

  15、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的阻隔,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茑”,“_____”、“____”、“______”、“_____”、“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2、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茑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汪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本诗第二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茑争春或茑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

  4、在前六句中,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6、诗的颔联“几”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答:(1)从动物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茑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使者。

  (2)炼字A,“争”和“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炼字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爱”,准确地表明了季节是早春;

  炼字C,“早”和“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3)修辞 拟人,“争”和“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对偶,使用对偶句,工整,琅琅上口。

  (4)情感,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7、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择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鸟不多,候鸟还未全部从南方返回。“早茑”“新燕”说明经们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的景色?

  答: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

  9、这首诗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句中“争”“啄”两个词的表达作用?

  答:运用拟人的手法,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树,新燕啄春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争”字让人感到春光宝贵难得,“啄”字写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1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12、下面是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组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中春色。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渐渐”“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眼前。

  13、本诗以“行”这个字为构思脉络,以“最爱”这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14、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最爱)。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中写乍一看到泰山时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

  2、杜甫《望岳》诗中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诗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望岳》中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感情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登上高山,极目远望,诗人往往诗兴在发。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在《望岳》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

  6、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7、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9、这首诗紧扣“望”字,由远到近,从多个角度望写泰山。另一方面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例如:第二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特点。

  10、你怎样理解“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

  答:写杜甫由登岳而产生的意愿,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

  1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巍峨)的形象。

  1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我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答: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13、诗中的“阴”“阳”分别是指山北、山南。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豪情壮志。

  15、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失利后消极颓废的情绪吗?整首诗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不能。感受: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6、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17、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8、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末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人教版7——9年级语文古诗词全部赏析训练最新

https://m.bjyld.com/news/380555/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观沧海》和中考复习试题
下一篇:中考道德与法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专题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篇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