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要点

教育动态  点击:   2020-07-14

所谓要点,实际就是计划的摘要,即经过整理,把主要内容摘出来的计划。一般以文件下发的计划都采用“要点”的形式。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要点

  2019年是监督执法工作落实年,要加强党的领导,全力抓好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开展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力度,统筹做好公共卫生监督工作,稳步推进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努力推进依法行政,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卫生健康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贯彻落实,组织全市开展好《宪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中医药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综合监督工作协调机制,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使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工作成为推进卫生健康系统依法行政的有力抓手。全面落实“七五”普法和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加大监督执法业务培训力度,督促广大监督员自学自研,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行政执法水平。

  二、依法履职,深入开展医疗机构监督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极其特殊而重要的行业,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必须实行严格监管。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以民营医院和美容机构为重点,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特别组织好全市打击非法行医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等专项治理活动。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建立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制度,加强行业内自律。推进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医疗废弃物和医疗废水无害化处置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强化属地化监管,为医疗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三、强化稽查,推进“三项制度”落实

  以案例评查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督促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将执法办案作为监督机构主责主业。市卫生监督所每年组织一次案例评查活动,对典型案例进行交流学习评比,并及时给省上报我市优秀案列。逐渐提高各级监督机构办案质量和水平,每季度对各县区查办案件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消极应付、不及时或不按规定开展工作的要严肃问责,落实通报、约谈和内部沟通机制,及时移送司法部门涉嫌犯罪案件,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四、创新手段,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省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部署,探索公共场所卫生执法监督管理新模式,加大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公开公示力度,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各方参与、社会共治的综合监督管理新格局。力争在12月底达到全市完成符合条件的各类公共场所从业单位“互联网+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电子信息公示”工作全覆盖,下大力气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全面提升我市各级各类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水平。

  五、注重抽检,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认真组织做好监督抽检工作,完成中省下达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任务,加强对随机抽查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建立抽查情况与查处结果信息利用网络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动社会监督,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确保监督执法公平公正。

  六、全力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

  全力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全市“法制政府”建设相关要求,总结试点单位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实现市级和县区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充分运用现代化执法手段。健全工作机制,做好数据采集与保存工作,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确保卫生监督执法阳光运行。

  七、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一是强化职业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加强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工作的有效衔接,杜绝出现工作断档、责任缺位的现象。要结合实际,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强化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放射诊疗场所监督覆盖率和行政许可率,开展放射卫生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医疗机构。

  二是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与配合。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学校、托幼机构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查工作。继续实行学校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防控学校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学校医务(保健)室正常有效运转,确保学校学生安全。

  三是加大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巩固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成果,进一步完善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制度,对全市范围内的二次供水单位进行摸底调查,加强小区直饮水卫生监管,监督覆盖率达到 100%,确保公共供水卫生状况良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

  四是进一步完善卫生协管、中医药、计划生育、药品“三统一”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执法能力。要明确中医药、计划生育、药品“三统一”监督职责,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八、扎实有效,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

  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加强监管”为目标,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工作,推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方便办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对当前部分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问题,强化监管措施,建立卫生自查制度和“红黑名单”制度,强化问题整改,监督检查结果向社会公示、向相关部门通报。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切实提高卫生健康综合监管能力。

  九、广泛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卫生健康监督宣传工作,注重宣传效果,对重点、热点案件要进行曝光,对卫生监督工作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树立新时期行业新形象。及时向省、市网站报送重大信息、通知、公告,加强政务公开信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推进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十、强化作风,形成勇于担当的工作风尚

  抓好作风建设,要锤炼实事求是的执法工作作风,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以及担当为民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央八项规定》,建立健全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确定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卫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队伍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努力打造出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监督队伍。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要点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健康遵义建设、深化医改等重点工作,按照《“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坚持以健全完善卫生健康监督体系,提升监管队伍能力素质为重点,不断夯实监督工作基础,推进全市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开创全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一、落实深化医改任务,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

  (一)建立完善综合监管协调工作机制,构建运转有效的局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印发《遵义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任务分工的通知》,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各级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协同推动落实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

  (二)建立权威有效的综合监管督察机制,重点督察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建设,结合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监管队伍划转,监管力量薄弱问题,地方综合监管突出问题及处理情况、各级地方政府按照国务院第五督导组提出的整改要求,落实人员、编制情况,充实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专业技术人员及人员实际到岗到位情况。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健康监督工作

  (一)开展民营医疗机构医疗督导检查“回头看”和医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以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欧亚医院、九龙医院”事件为教训,防微杜渐,引导全市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增强全市综合监督队伍辨别、排查医疗行业黑恶势力能力,以督查民营医疗机构为重点,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严肃查处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和信息的行为,充分运用校验管理、信用评价等手段,坚决查处不规范收费、乱收费、诱导消费和过度诊疗行为。

  (二)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组织开展以医疗机构资质、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技术、医疗文书、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为重点内容的监督工作。继续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与无证行医、非法医疗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医疗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三)开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将专项督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重点督查规章制度、标识记录、设施设备落实情况,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医疗废物各项管理职责,加大管理力度。

  (四)加强学校和托幼(育)机构教学环境、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市场乱象整治,做好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查工作。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管理,严控饮水卫生安全。

  (五)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统筹做好公共卫生健康监督工作。加强住宿、游泳等重点公共场所的监督检查,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严管公共卫生场所卫生安全,建立公共场所卫生自查制度和“黑名单”制度。

  (六)加强饮用水卫生健康监督。巩固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成果,进一步完善与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信息通报,促进发挥相关方面职能作用,切实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七)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措施中,与医疗机构不良行为记分、等级评审、校验、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规范化基层医疗机构评审等工作相衔接。

  (八)做好消毒产品抗(抑)菌制剂专项整治工作,落实监管责任,督促一、二类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网上备案工作,完善辖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信息录入,提高消毒产品监管水平。

  (九)强化协作机制,完善细化与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相关协作机制,落实联系会议制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举报投诉多、社会影响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会商协作,始终保持对违法行为高压打击态势,提升工作成效。

  三、夯实基础,稳步推进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一)做好职责承接工作,确保工作的有效衔接,杜绝出现工作断档、责任缺位的现象。尽快形成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监管体系。

  (二)规范职业卫生综合监管工作,加强各部门联动,明确监督执法职责、任务和主要内容。加强职业卫生综合监管队伍建设,要落实好职业卫生专业监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三)按照《尘肺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扎实开展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执法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督,严肃查处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和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行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监督检查。继续加强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

  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随机监督抽查计划

  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国发〔2019〕5号)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执行遵义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开展联合培训、联合督导、联合检查,协助建立健全双随机抽查结果部门间共享交换和互认互用机制。严格按照《省卫生健康委综合处关于印发2019年贵州省随机监督抽查计划通知》(黔卫健综函〔2019〕5号)及国抽、省抽任务安排和要求,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五、全力组建卫生监督队伍,强化使命担当

  结合全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人员划转,监管人员严重流失工作实际,全力组建全市卫生健康监管队伍,逐步充实卫生健康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基层卫生监督协管与计生专干队伍相融合模式,全面开展综合监管工作,摸清底数,完善监管单位信息,建立“一户一档”,确保工作不断档、不缺位。规范建章立制,着装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强化使命担当,树立全市卫生健康监督新形象。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10周年,市卫生建康委组建后职能转换的开局之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工作落实年”要求,聚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紧紧围绕“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两条线,组织开展抓住关键搞突破、推进改革强基础、防范风险兜底线、转变职能促发展、完善体系提能力、优化机制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固根本七大行动,攻山头、炸碉堡、育典型、稳阵地,推动健康青岛建设,促进健康事业、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保障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为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一、抓住关键搞突破

  (一)突破“双招双引”。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健康事业、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实市政府开展医疗旅游示范区、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层层动员、分解任务,组织全系统开展“双招双引”攻坚行动。加快建立“双招双引”项目库,加大专业化、社会化、精准化“双招双引”力度,重点围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重点引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围绕提升我市诊疗服务和学科建设水平,瞄准高端医疗团队、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高级专家等,加快招才引智步伐。统筹医疗康养各类资源要素,积极培育和推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西海岸智慧医疗中心、城阳国科健康小镇、即墨温泉康养小镇、市北大健康产业园等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世界韩商大会、全球华人医师大会等重大平台,组织健康产业招商。深化与国内外优质机构合作,重点突破对日、韩医疗康养产业招商。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招聘博士、硕士500名;全面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

  (二)突破重点项目建设。出台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结构的指导意见,实现公立医院由规模扩张、粗放管理向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转变。推进市精神卫生中心、市胸科医院等建设项目实现突破,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工程,完成市海慈医疗集团康复中心和青岛第二卫生学校助产实训楼建设项目。落实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和示范项目。推动“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

  (三)突破信息化建设。着力攻克信息孤岛,打通深化医改、推动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息化瓶颈,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实施以“信息惠民、数据应用、信息监管”三大工程为主的22项重点信息化建设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标准统一、安全高效的健康青岛数据云平台建设。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启动建设卫生健康基础资源数据库,逐步实现综合监管信息化。鼓励三级医院申办互联网医院。开展区域诊疗卡和电子健康卡融合应用,丰富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预约诊疗途径,实现群众就医个便捷。推动二级以上医院接入区域诊疗一卡通,实现预约就诊全覆盖。落实远程医疗等10方面30件便民惠民实事,远程医疗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力争覆盖所有村卫生室。

  (四)突破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制定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攀登计划”实施方案,积极争创或与省内大医院共建专科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创综合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专病专科医院;继续争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重点疾病防治工作项目,带动区域诊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打造全省医学高地。

  (五)突破医共体建设。完善医共体建设配套政策,力争基层药物使用目录、医保支付方式、双向转诊、基层服务范围等方面政策取得突破,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逐步推进医共体内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县域内就诊率争取达到90%。

  (六)突破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深化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建设,形成较为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和工作路径,推出一批典型经验和示范品牌。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养老服务,逐步建立涵盖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等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医养照护、健康管理、康复、心理咨询、营养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医养结合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基地、企业)建设。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含老年病专业)比例达到40%以上,建成8个以上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在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推广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七)突破市办实事民生项目。按照硬件环境一流、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专技)引领、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团队支撑、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标准,建设40个的精品国医馆。依托现有医疗机构,新建20个院前急救站,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

  二、推进改革强基础

  (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健全“三医联动”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完善市和区市医改领导体制,将医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考核内容,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的统筹推进机制。针对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健全“三医联动”机制,协调推进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价格调整、人事薪酬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争取取得突破。

  2.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网格化布局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加强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年内至少建成1个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引导落实功能定位,下大气力解决“跑马圈地”问题。开展专病(专技)联盟建设试点。推动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联体。

  3.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组织拟定实施方案,6月底前在全市推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医院章程,明晰党委书记与院长的职责,确保年底前全市公立医院按新要求运行。协调做好国家、省、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4.完善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出台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将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信息评价系统。

  5.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直报制度,完善应对机制,解决好区域内药品短缺问题。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以儿童用药等为试点,积极开展用药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

  (九)全面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加强优质医疗资源统筹规划,对区域医疗中心、专病专科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优化布局,开展好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建设。启动中西医结合重点疾病防治工作项目,抓好糖尿病、抑郁症等10个重点疾病和青少年近视防控。全面推进“六大中心”建设,提升儿童白血病、肿瘤、传染病、呼吸、心脑血管、精神疾病等疾病救治能力,鼓励推广高端医疗技术。加快开放步伐,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举办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干部保健工作。

  (十)促进医德医风明显好转。

  1.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扎实推进“双创双提双满意”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命名20个左右的优质服务单位和智慧服务品牌,争创5-6个省级示范单位和品牌。改善诊疗体验,二级以上医院全面落实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管理等6项制度,积极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等创新服务模式,延伸优质护理服务,拓展药学服务领域。巩固发展“百日行动”工作成果。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开展好“以最美天使为榜样,做有温度的医者”主题宣传教育、卫生健康十大新闻人物(团队)评选、“天使风采”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广泛宣传医者仁心、无私奉献典型,营造尊医重卫的舆论氛围。

  3.推进行风组织体系建设。规范药品耗材“购”“用”环节,禁止公立医院承包、出租药房,禁止盈利性企业托管药房。加大廉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反医德医风的行为,以党风廉政建设带动医德医风建设。

  4.提升群众满意度。完善医德医风社会评价和同行评议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医疗满意监测制度,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组织专项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安全感,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十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抓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青岛市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细化部门、处室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实现重点突破。落实乡村医生保障政策,分类解决乡村医生管理与养老问题。开展首届“岛城基层名医”选拔活动。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推动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落实。

  2.推进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推广乡村医生“区市管镇街聘村居用”管理机制。在中心卫生院试点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推开中心村卫生室建设。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启动“百千万”示范卫生室建设工程。

  3.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在镇街、社区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创建、卫生院等级评价活动,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四类五化”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三下三强”活动,启动基层特色专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建设50个特色专科,试点社区医院建设。

  4.提升基本公卫服务绩效。依托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组建市级基本公卫项目技术指导中心,打造信息化技术指导平台,实现项目实施常态化监管。年底前以区市为单位全面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

  (十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三约合一、三高共管、三级协同”服务模式,重点推广上海“1+1+1”组合签约(签约1个家庭医生、1个区级医院、1个市级医院),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落实好七部门实施方案及七个配套文件,做好签约服务费收付费管理和绩效考核分配,提高家医待遇。开展家庭医生慢病诊疗能力专项培训,规范签约服务流程。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号源预约和专科医生在线服务。

  (十三)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1.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在综合(专科)医院试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科化,扩大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范围。

  2.加强中医药优势特色培育。办好“青岛市第三届国医大师论坛”,引进国医大师和省级以上名中医,建立10大中医药特色中心,推出中医药健康服务连锁(联盟)10大品牌,开设中医经典门诊和经典病房,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与指南,筛选优化100个中医优势病种。

  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技术合作中心项目。启动“1+4”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建成150个国医馆,建立中医适宜技术“O2O”推广平台,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4.实施“中医药+”战略。深度实施中医药+旅游/海洋/养老/养生/文化/林业/畜牧,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拉伸中医药服务链条,实现中医药融合共享发展。

  (十四)全力提升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启动第三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评审2020-2022年的重点学科和优秀人才,落实财政投入资金支持。探索研究高层次优秀卫生人才补贴办法,做好第四届青岛优秀青年医学专家等人才推荐选拔工作。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重培养后备师资力量。继续做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防范风险兜底线

  (十五)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全面实施疾控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疾控机构实验室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市、区市联动的实验室检测网络体系。加大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力度,落实人员编制政策,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和团队建设。

  2.加强疾病监测与防控。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提升综合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启动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控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达标及考核机制。提高艾滋病经综合防控能力。开展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强化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监测。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虫媒传染病防控。

  3.规范免疫规划管理。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推进“数字门诊”向“智慧门诊”升级,试点建设预防接种电子签核系统、移动支付收费系统、接种台扫码接种系统等多功能服务平台,年内电子签核系统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全面更新冷链设备及管理系统。积极稳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百白破疫苗后续处置工作。

  4.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建立高血压防治医防融合工作体系,探索高血压分级分层管理。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创建和动态管理,启动第一批全市居民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调查,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

  5.实施健康促进工程。建设3个省级、2个市级健康促进区市。新建2个市民健康教育基地,开办“市民健康大学堂”,推出健康教育精品课程20讲,举办1000场以上健康教育讲座。

  (十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管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实施精神卫生服务提升行动,加强精神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增加机构和床位数量,原则上各区市设置一所精神卫生中心。落实省精神卫生人才“千人工程”,培养培训精神科医生。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危险性评估三级及以上患者提供全程跟踪随访,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以镇街为单位,社会心理服务覆盖率达到40%以上。探索建立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人员评价与管理机制,开展心理体检和心理问题早期筛查试点,将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随访。关心重视干部队伍心理健康工作。

  (十七)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继续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县乡村一体化试点,将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食源性疾病监测范围。加强食源性疾病事件处置流调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调查处置能力。

  (十八)守住行业安全底线。实施信访工作“四定四包”,加强重点群体矛盾化解及风险防控工作,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5年以上信访积案化解50%以上,实现进京上访数量同比下降50%。深化卫生健康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推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标准制定和试点工作,加快“智慧安全生产服务云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良好就医环境。快捷高效做好热线办理工作。

  (十九)做好正面宣传与舆情管控工作。加大新闻发布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用,弘扬卫生健康系统正能量。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和健康青岛、深化医改等重点工作,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做好基础性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妥善化解纠纷,从源头上消除舆情隐患。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对重大舆情做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积极主动介入,及时有效处置。加强舆情处置工作考核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定期进行舆情处置情况通报。规范管理委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

  四、转变职能促发展

  (二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做好全面两孩政策执行中的出生监测预警和人口形势分析,推进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衔接。改革完善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完成控制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全市母婴设施配置率达80%以上。落实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和奖励扶助政策,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协调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社会综合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落实企业和其他城镇退休职工独生子女父母年老补助政策。深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社会融合工作。

  (二十一)维护妇幼健康。落实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深入实施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两个行动计划,强化市和区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多学科专家协同救治能力,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巩固孕产妇筛查预警和联防联控响应机制。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二十二)推动职业健康发展。加强职业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职业健康专家库,优化和整合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等方面的专家资源。突出重点,组织开展汽车制造和铅蓄电池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加强源头管控和事中事后监管。统筹规划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等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二十三)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抓好“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指导有关部门、单位和组织做好老年人健康权益保障工作。整合老年健康服务资源,组织开展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和监测,完善相关服务规范,指导做好老年人疾病防治、医疗照护、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等工作。深入开展老龄健康和老龄化国情省情市情宣传教育,推动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

  (二十四)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创新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优化组织动员体制机制,增强社会健康自理能力。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创建工作,研究制定健康城市实施方案。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暗访问题整改,指导相关区市分别做好全国、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加大省级卫生镇和省、市级卫生村、先进单位的创建力度,到年底全市国家卫生镇比例要达到8%以上,省级卫生镇村比例达到30%以上。加大病媒防治日常监管和督导力度,扎实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全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活动时病媒生物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群众主动支持并参与控烟行动。

  (二十五)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定期开展贫困人员信息核查,实现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提高新纳入服务范围的贫困人口知晓率。实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认真完成对安顺、陇南、菏泽、日喀则等市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指标任务,派驻支医专业技术人员。

  (二十六)实施健康促进工程。建设3个省级、2个市级健康促进区市。新建2个市民健康教育基地,开办“市民健康大学堂”,推出健康教育精品课程20讲,刊发健康知识科普文章1万篇以上,举办1000场以上健康教育讲座。

  五、完善体系提能力

  (二十七)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做好政策性文件、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材料、政府合同等合法性审查工作。根据要求设立公职律师,做好行政应诉、行政复议工作。成立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委员会,负责卫生健康重大案件审查并作为审查决定。加强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在全系统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二十八)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系统进一步规范审批要件和标准。优化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流程,实施“容缺受理、容缺审查”,采取“联合踏勘”、“联合验收”等模式,实现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工作全流程“联审联办”。对标全国先进城市及省内审批时限最短城市,全面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通过帮办代办、网上办理、一窗受理等实现行政审批“一次办好”,100%事项最多跑一次,80%事项零跑腿,办理时限“全国最短”。全面落实“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等“证照分离”改革措施。

  (二十九)做好立法工作。协调做好《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和《青岛市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暂行规定》的修订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落实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三统一”制度。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情况,牵头做好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三十)推进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印发《青岛市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通知》,建立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和督察机制,落实全行业监管。健全综合监督体系,指导规范执法行为。推进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监督执法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卫生信用监管,不断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重点整治无证行医、非法医疗美容、住宿业、消毒市场等乱象,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三十一)强化急救能力建设。推进“120”航空医疗救援呼叫中心和基地建设,构建辐射山东半岛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提供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多元化急救医疗服务。完善青岛市溶栓地图、AED地图等救治“导航地图”,绘制急性胸痛、高压氧等快速救治地图。加大急救APP推广应用,加强现场生命体征、病情评估等院前院内信息实时互通,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管理,加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能力建设。以学生、社区居民和城市公共服务人员为重点人群,强化“第一响应人”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社会参与水平和全民卫生应急行为素养。

  六、优化机制抓落实

  (三十二)落实攻山头稳阵地。按照市委“学深圳赶深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思维,放大坐标,定高标准,重点对标深圳、上海、杭州找准问题和差距。聚焦双招双引、公共卫生重点项目、信息化建设、争创区域医疗中心、看病就医便捷化、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市办实事民生项目等山头,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坚持典型引路稳阵地,着眼全国全省,培养过得硬、叫得响的工作典型,以点带面、条块结合、同向发力,用创新机制、有效方法抓好落实。

  (三十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行“一线工作法”,倡导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委领导到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完善对委属单位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完善督查程序,健全激励机制,强化责任追究。整治文山会海,全系统文件、简报、会议分别比上年减少1/3以上。

  (三十四)强化资金保障与监管。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障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资金需要。继续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强化预算执行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理顺财务管理机制体制,加强审计监督,落实监管责任,规范财务管理,防止和化解国有资产风险。

  七、全面从严治党固根本

  (三十五)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向纵深发展。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总开关”作用。继续深化党建协作区平台作用,探讨引进先进地区智慧化党建管理经验,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精准化、智慧化建设。

  (三十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紧盯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委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促进落实到位。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抓准,突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深入组织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强化医疗健康领域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十七)不断强化思想武装。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庆祝建国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切实打牢理论根基。提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全面深入掌握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抓好经常性教育落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三十八)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做好干部的选拔、调整和交流工作,加强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注重干部“落实力考察评价”,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切实用干净和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和成效践行“两个维护”,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三十九)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举办系统第一届职工运动会、第七届“健康杯”技能大赛、第三届“健康杯”职工创新成果展示擂台赛、第二届“寻找传统医学达人”等活动。做好共青团工作,开展卫生健康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要点

https://m.bjyld.com/news/382873/

推荐访问:2019医疗改革方案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20年上半年办公室副主任工作小结
下一篇:“空中课堂”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