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范文3篇

教育头条  点击:   2020-10-14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范文1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一篇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该文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这篇重要文献,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坚定科学信仰,讲好信仰、信念、信心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突出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论断鲜明有力,内涵丰富,讲清楚了学校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

  思政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大学的领导体制、课程体系、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工作,都应体现我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属性。其中,课程体系又是最重要的,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主体内容,集中承担着学校的育人功能,是各项育人工作所围绕的中心。而在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又是一类特殊重要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属性,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性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表明了“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特殊重要性。“立德树人”是一个综合育人目标,是“立德”与“树人”的叠加与融合:一方面突出立德的优先性,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使他们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又重视树人的全面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树人”包含“立德”,“树人”首在“立德”,“立德”助力“树人”。学校所有课程都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但思政课由于在“立德”上直接发力,并以此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而在立德树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对此,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当前,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在高校思政课中普遍开设和高质量讲授这门课程,并进一步发挥其对各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二、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信仰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科学结晶。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学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讲授知识,思政课也不例外。特别是高校思政课,不仅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向学生传播比较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但是,对思政课来说最重要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或信仰。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是相同性质的文化现象,都是人内心世界的意识倾向和精神力量,对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起着支撑和引导作用。相比而言,价值观念比较宽泛,而理想信念更为聚焦。因而,人们往往用理想信念来指称最核心特别是最高层的价值观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或信仰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加需要青年人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并结合青年群体进行了理论阐述。他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正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铸魂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把握和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加突出政治意识,更加强调理想信念。如果说“立德”的内容十分广泛,体现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要求,“铸魂”则更加聚焦于人的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因此,思政课不仅要讲知识,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相应知识,还要讲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讲价值观,还要讲信仰观,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认识和价值、知识和信仰的关系。要以价值性为导向和引领,以知识性为载体和途径,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善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融入知识传授之中,就像将盐融入食物之中一样,用心制作出可口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情感的熏陶,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三、讲信仰的人,自己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

  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有主体的人格成分。只有讲信仰的人自己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从抽象道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讲信仰”的重任,向学生传递信仰,自己首先要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这个意思。总书记还提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并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更加说明了教师自身信仰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如果说“师”是人格魅力,“道”是真理魅力,那么真理魅力需要人格魅力来衬托和支撑。如果思政课教师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他就不能讲好思政课,也就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身信仰坚定、旗帜鲜明,在讲信仰时才真正能做到理直气壮,真气充盈,体现出信仰的感染力。信仰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和深层情感的真理。信仰的传递不仅需要从理智上讲道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热情感染,最好是理智与热情有机结合。那么,热情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来自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来自基于信仰的真情。而真情的自然流露是最能感染人的。感情不能假装,假装的热情总是苍白无力的,瞒不住任何人。数百万年的社会交往,已经使人进化形成了敏锐的情感感知能力。面对真实的感情,人们总是受到触动,而对于假装的感动则不会有真正的共鸣。只有内心有真实的信仰,才能把信仰课程讲得声情并茂、合情合理、入耳入心。否则,不论知识如何渊博、辩才怎样无碍,都是不能真正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应该充分肯定,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们正是通过听教师的授课,以及与教师更多的接触,来不断接受老师影响的。从近年来各种观察和调查情况看,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和教学效果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特别是涌现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思政课名师,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也有个别人,并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国家也缺乏深厚感情,不能理直气壮地讲授思政课,甚至提到党和国家时语带嘲讽,对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起着一种消解作用。这种没有信仰的人,绝不是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一旦形成信仰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自觉维护和不断加强自身信仰的修养过程。这是由信仰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生活的变动所决定的。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预料不到的事件的发生,经常会冲击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思政课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作为有信仰的人,思政课教师要细心呵护和滋养自己的信仰,并在社会生活的变动甚至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磨砺自己的信仰。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强化和深化自己的信仰,使自己在信仰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成熟。

  四、讲好科学信仰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坚定的信仰,而且还要讲好信仰的道理。“让有信仰者讲信仰”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有信仰,二是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信仰。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而且是这种信仰的传播者。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讲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道理和学理,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

  首先,要讲清科学信仰或正确理想信念的内容。对于学生经常询问的“正确理想信念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这些最起码的问题,必须讲清楚。在当今中国,我们所说的正确理想信念或者科学信仰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三个方面各自都有丰富内涵,同时又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真正从学理上讲清正确信仰是什么的道理。

  其次,要讲清楚正确理想信念的性质和优越性。我们的信仰不是一般的信仰,更不是类似宗教那样的信仰,而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社会政治信仰,它与宗教迷信有着根本不同。这样的信仰并不要求盲目相信,而是启迪人们理性思考,最终得到科学的结论。因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不能仅靠人格魅力的感染,还要靠科学魅力的说服。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人民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我们不是为神灵献身,而是为人民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具有实践性,是致力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信仰,它注重的不是信仰者个人内心的解脱和心理的平衡,而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不断发展;它强调的不是个人忏悔和心性修炼,而是按照世界本身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和改造人自身,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

  最后,还要讲清楚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路径和方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多种途径,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还要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和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二是要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信仰。三是要加强自我修养,经常在学习、生活和思想进步上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胸怀。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总觉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太过于高大上,离我们挺远,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觉得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近呢?”我想,可以这样回答:当青年们习惯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的时候,习惯于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整体上看问题时,就会发现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近了。同时也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开始在自己心里萌芽和扎根了。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范文2

  7月20日,省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尹力主持会议并讲话。

  省政府党组成员、非党员副省长分别发言。大家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通过初步学习,进一步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进一步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提升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会议强调,省政府党组及成员一要坚持研读原文,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下功夫。要全面系统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认识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要融会贯通学,将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与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要带头主动学,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领导责任,发挥好带学促学作用。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见真章。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紧密结合省政府工作实际,把学习过程贯彻和体现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带头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三要坚持勇于担当作为,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上求实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省政府机关和全省政府系统要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机关运行成本,保障机关高效运转。要深入分析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认真梳理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努力克服疫情汛情影响,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范文3

  7月29日上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听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关于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专题辅导报告。省委书记应勇主持会议并强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学出忠诚、学出责任、学出成效,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省政协主席徐立全参加集中学习。

  李慎明的辅导报告精心解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题、核心、灵魂和关键,系统梳理了需要着重把握的几对关系,深刻分析了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的冲击,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底线思维、坚定信心、敢于斗争、办好自己的事进行了阐述。

  应勇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也是被新实践证明了的新理论,更是指导新实践的新理论。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和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应勇强调,面对疫情汛情叠加的严峻形势、疫后重振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以坐不住、等不得、慢不起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持续打好疫情防控、疫后重振、防汛救灾三场硬仗,向党中央和湖北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应勇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按照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加快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应勇强调,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抓紧抓实。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列入学习计划,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广大党员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范文3篇

https://m.bjyld.com/news/388194/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禁酒令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2020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