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教育头条  点击:   2020-10-16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一、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我说: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于是纷纷动手动脑、兴趣盎然。学生量出了数学课本、课桌、文具盒、黑板表面的周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物呈现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教学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喜爱、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教学“乘法口算”时,教学前,对校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老师问:“早上,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好再来的包子。”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早上,他家卖了56个,3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的研究是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但生活中有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苏教版第六册有这样一道题:3个大筐可以装90千克苹果,2个小筐可以装50千克苹果。果园里采了400千克苹果,用哪一种筐装比较合适?为什么?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先分别算出每个大筐、小筐各装多少千克。大筐90÷3=30(千克);小筐50÷2=25(千克)。再经过试验发现;400÷25=16(个),用16个小筐正好装完。因此,用小筐装比较合适。然而,有同学表示异议:大筐装也合适。400÷30=13(个)……10(千克)。这样只要14个大筐,用的筐数比小筐少。有学生附和,有学生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用大筐装,有一个大筐装不满”,我说:“对,如果从正好装满的角度考虑,用小筐比较合适,如果从筐少的角度考虑,用大筐比较合适。”我话音刚落,又有同学站起来说:“也可以用13个大筐和一个小筐”。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同学提出的此种组合方案有新意,同时又提示:“问题是怎么问的——用那一种筐装比较合适。”同学们认为只能用选用一种筐装。突然,又有同学倏地站起来:“问题换作,‘怎样装比较合适’会更好。”教材的问题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大胆地质疑,这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新课标的教学境界吗?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小数的乘法计算时,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离不开小数,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小数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我就让他们算一算:一块面包1.20元,2块面包多少元?5块面包呢?……结果,这节课教学效果出奇得好,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习困难生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轻松的接受了新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会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指出“要重视从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数学将成为这个世纪每位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对熟悉的生活情境,会感到亲切,会更有兴趣。

  数学课本中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都以发生在我们身边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更好地启发我们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帮助我们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我们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那么同学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多地创设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让我们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很有用”,它是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所证明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在小学阶段,不是每一位同学们能真切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一一对应,在不知不觉中学握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百分数时,可以请爸爸妈妈指导我们有意识地从报纸、电视上搜集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百分数的数据,从收集的素材中认识百分数的义,学习百分数的知识。这时学习到的关于百分数知识,是从生活实际中得到的,当生活实际中有关的情境再现时,同学们就能快速地用百分数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应当走生活化的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的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化生成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同学们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紛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性时,我们是否能想到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从而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留意一下那些高耸入云塔吊,注意一下那些美丽、雄伟的大桥,你是否能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生活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的精彩与美。

  小学数学的学习应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以发展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四、结合生活实际,尝试更多解题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一切创意始于质疑,无数事实证明:没有疑问,就没有创意。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 “疑乃悟之父”等至理名言。

  普利斯特里和舍勒都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他们对“燃素说”深信不疑,使他们在真理碰到鼻尖上时却与真理擦肩而过;

  瑞利勋爵发现从不同实验途径得到的氮气纯度略有不同,大胆质疑深入研究,发现了稀有气体氩;

  二十四岁的德国年轻化学家维勒,敢于怀疑盛极一时的“生命力论”,实现了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飞跃。

  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尝试从已知知识中,或者认真观察身边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开拓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同时新课标更多地强调小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以此为指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实际生活学数学,将数学过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新知之前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走进实际生活,感知数学新知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数学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课前充分的让学生接触与新授有关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使他们养成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在教授课前,我都会根据相应的知识目标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新授内容,使他们获得第一手资料。如在《千米》的教学前,我要求学生陪同父母到附近的公路上走一走,了解1千米有多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知道了1千米、1千米等于1000米、10个100米等于1000米,而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因材施教。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是有一定联系和区别的。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口头说的最多的是“公里”和“里”,了解到了1千米又叫1公里。这样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知识就接轨了。有了亲身的体验,学生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会觉得“难”了,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实际生活又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学了《角的认识》后,我让学生说说哪些物体上有角,哪些物体上的角不合理需改进,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把教室里的桌椅设计为椭圆形,他认为这样同学就不会被桌椅上的角撞疼了;有的学生把奖状设计为大拇指,他觉得奖状是用来表扬人的,长方形太呆板了,而大拇指刚好是表扬某人做得很好的惯用手势。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大胆想象,有了自主、创新的意识,也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体味实际生活,融入数学教学

  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接触过的感性材料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角的认识》的教学。我先出示一条红领巾,学生不经思考就能说出红领巾有三个角。紧接着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扇子,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生活中处处会遇到角。然后再揭示角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用木棒摆出一个角,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角的记忆。再如教《正方形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计算装修房间所需要的地板数及钱数。于是学生必须对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和家长到市场了解地板的尺寸规格及单价,然后再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学生学以致用,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只有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知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知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小学生的学习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带进他们的数学学习中。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小学生引到实际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https://m.bjyld.com/news/388293/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局2020年上半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总结(通用)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