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财务人员的转型与发展思考

教育头条  点击:   2021-01-07

现如今,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由于传统财务模式的封闭、低效和信息滞后促使公司的财务成本大大提高,严重阻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也就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因而财务人员需要从“账房先生”转型,更好地支持企业的战略和经营。本文通过分析财务机器人给财务人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财会人员的转型提出了优化对策。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时代财务人员的转型与发展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财务人员的转型与发展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新变革、新挑战、新问题、新要求应运而生,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挑战更是前所未有。新时代赋予高校新的发展内涵、发展要求,同时也面临着新定位、新使命、新调整。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实践必须响应学校的发展战略,要深刻理解新变革,广泛利用新技术、做出新调整,适应新时代、创造新价值,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护航。

  一、高校财务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

  (一)信息技术发展倒逼高校财务转型

  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是当今人类所处时代的三大特征。《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个体的人,拒绝大数据时代,可能会失去生命;如果是一个国家,拒绝大数据时代,可能意味着失去这个国家的未来,失去一代人的未来。”[ 1 ]当然,一句话恐怕也不能算耸人听闻,但带来很多思考。

  1.互联网在改变世界改变未来

  从蒸汽机的工业革命时代,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二元世界”生态系统的不断更新,人们比任何时候都依赖和着力改造基于互联网的“人造世界”。当前,人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迅速迭代,工作、生活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谁能在互联网大潮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引领时代。但如果你拒绝改变,就会丧失享受的能力,将丧失成为有用人的能力。

  2.人工智能倒逼传统会计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正加速到来,信息技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突飞猛进,促进了人们的思维、管理及商业变革,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及商业模式[ 2 ]。其中,变革的关键要素就是数字和专业技能。可以这么说: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已对财会人员和财经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财政建设要求高校财务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的要求。改革、转型、八项规定、放管服、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绩效……成为近年来与高校财务有关的高频词、热词。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这是《预算法》出台20年后的首次修改。十九大报告要求建立标准科学、全面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绩效预算制度,绩效管理不仅是花钱符合制度规定,而且要说明花钱的效果如何。2018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这些都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高校財务面临的挑战

  (一)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

  1.技术创新正在改变一切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与社会各业快速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技能和专业技能成为促进变革的关键要素。学会计和学技术的有很大区别,当面对变化的时候,学技术的会想怎么去解决,学会计的会感到恐慌且大多不愿意去改变。

  2.令财务人员不安的2017年

  2017年,连续发布几个新政均与财会人员有关:营改增、金税三期、三证合一、税收实名制认证、国地税联合稽查、政府会计改革、财务机器人、电子发票推广、取消会计证、个税改革等,使财务人员更为忙碌,更为迷茫,使财会人员惴惴不安。高校也不例外。2017年10月,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确立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这一制度出台废止了执行不到5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变革如此之快,对高校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3.会计将面临淘汰的可能

  2017年11月,《纽约客》杂志的一张封面刷了屏——“人类坐着乞讨”,机器人成了施舍者。这意味着在未来,许多工作将被机器人剥夺,人们或将成为流落街头的弱者,会计人的前景又如何呢?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体系分析了在未来“被淘汰概率”的365种职业,结果让人非常诧异:一向有着良好就业前景的会计竟然排在12种最容易淘汰职业的第3位,且被取代的概率高达97.6%。这主要源于会计工作重复简单的搜集和整理,逻辑性强,要求的准确度又高,非常容易被机器人取代。不管实际怎样,笔者认为:不会学习、不会管理、不会沟通、不会业务、不会服务、不会转变思维、不会创造价值、不会大数据的财会人员,被淘汰是必然的。当今世界,会计制度的持续变迁,再加上新技术、新要求不断颠覆财务工作模式,对财务人的职业生涯造成了巨大冲击。正所谓“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实在太快”。

  (二)高校财务面临新挑战

  进入新时代,高校财务工作无论从任务、内容、要求还是环境来说,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任务、新调整。毛成银等[ 3 ]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一是从政治上看,从严治党新要求对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教科研为主的高校对这种认识还没彻底到位,出现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呈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二是从管理上看,高校缺乏“成本管理”理念,对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与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同等重要认识不到位。三是从发展上看,财务工作面临着如何引导和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一些高校的精力、资源、政策还没有彻底转到内涵建设上。四是从队伍建设上看,学校对财务队伍建设还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地位普遍不高,发展空间受限。五是从矛盾方面来看,财务工作的要求与教职工的心理需求和期盼存在较大差距。六是从激励看,现有绩效分配制度与市场脱节,极大制约了高校发展。七是从投入上看,高校经费来源渠道仍较单一。八是从内控上看,财务工作面临着如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问题,高校领导者对内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仍停留在“要我内控”上,对内控大多不重视。此外,还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财务人员思维过于固化

  众所周知,专业技能能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训练方法能帮助人高效地理解与解决问题,甚至在工作之外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处事。首先,合规、合法、求稳、讲证据、讲流程、对数据一丝不苟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共同特点。其次,高校财务人员埋头干活的较多,抬头看路的较少,无法体现财务所创造的价值,求稳、怕风险、保守、讲证据、讲流程是高校财务人员的共同特质。有的时候,注重成本管理、对数据一丝不苟、有极强风险意识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其缺点是缺乏大格局,没有全局意识。这也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往往不具备锐意进取的大胆作风。

  2.缺乏财务管理及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

  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传统财务报表分析转化到高层预算管理和数据分析。财务人员虽然对计算机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离从海量信息中提取高价值的内容同时具备数据分析及管理的能力,还存在不少差距。

  3.财务预算管理理念缺失

  (1)预算管理存在“四重四轻”。即重申请、轻管理,重分配、轻控制,重增量、轻存量,重规模、轻效益,从而导致大多预算执行难以监管到位,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不高。

  (2)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多数高校在履职过程中缺乏成本控制和效益意识,即缺乏“经济”考虑,一方面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加剧了财务资源供需矛盾。

  (3)全局观念和配合意识薄弱。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责任主体意识不强,编制工作基本以财务部门为主导,业务部门(用钱的主体)成了被动参与。据调查,中国高校中普遍认为预算编制原本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且应付的多、主动的少,要钱的多、做事的少,从而造成预算与实际相脱离。

  (4)预算编制缺乏详尽的编制规程。拍脑袋,急功近利现象较为严重。

  三、高校财务工作要做出新调整——转型

  面对越来越高的职业能力要求及越来越严格的职业判断,高校财务人员未来的出路在哪里?高校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大智移云”的数字化浪潮不可挡,就基础财税而言,机器取代人是必然趋势。新时代,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尽快进行职业角色的转变,主动适应大变革、新挑战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要转状态、改作风、提能力、调心态、适要求,这就是转型。当然,除了要转型之外,高校财务人员还需要更多的持续创新,提升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漠视甚至抗拒这种变革和挑战,必然会被淘汰。财务人员应在服务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上发力,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紧密融合;在学校运营中,做好“调度中枢”和“专业大脑”的角色[ 4 ],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校发展贡献智慧,成为学校管理助手、财务能手、发展推手。

  (一)何为财务管理转型

  财务转型就是在强化基础管理、过程控制的前提下,重点向成果提交的方向迈进,向管理转型(见图1、图2)。

  (二)高校财务管理如何转型

  1.提高政治站位

  转型要先从认识开始,财务不是算账先生,可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要强基础、严要求、精管理,这是前提;其次,财务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不是学校中心工作但胜似学校中心工作。在日常财务工作中,站位要高,要善用战略思维从学校的全局规划出发,科学分配学校的财务资源,放眼学校未来发展,使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持续;要重视学校的现金流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要深化业财融合,敢于创新,为“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保驾护航。作为财务部门,编制预算和分配资源一定要站在全校的高度、党委的角度,不能有本位主义;作为财务人员要深入学习,从会计理论、方法、实践三方面探索会计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形成跨界学习、协同学习、整合学习的新风尚[ 5 ]。

  2.树立战略思维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财务要树立战略思维,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作用,以战略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心态,找出关键问题,主动迎接新变革,变革会计流程,创新会计发展模式。利用信息技术高速、准确、智能等特征,攻难点、解痛点、疏堵点,实时、精准、安全地采集微观、宏观等经济数据,准确、快速地进行存储、处理,为新时代高校向世界一流高校迈进提供战略支撑。

  3.拥抱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过去的报表分析转变为高层次的预算管理和数据分析,就预算管理而言,高校比企业更为重要。当前,虽然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常识,但若要从海量信息中提取高价值的内容,同时胜任数据分析及管理尚存在不少差距。大数据、智能技术、云计算等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流程、组织、技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会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了会计的高质量发展。高校财务只有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模式和规律,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于2016年3月宣布,将与Kira System合作,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审计和税务工作,代替人类阅读文件。我们要学会和人工智能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做好与财务机器人成为同事的准备,以共享筑根基,让数据多跑路,勇敢面对科技的挑战,将科技手段和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的推广既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契机,目前高校低端会计人员过剩,而高端会计人才极其紧缺。财务机器人能够取代的一定是低端会计人员,未来真正需要的是懂财务、会管理,懂法律、会治理,懂软件、会决策的综合性人才。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把更多财务人员解放出来,让更聪敏的财务人员去做更高端的管理和决策工作(田高良等,2019)。

  4.业财深度融合

  2018年11月,华为总裁任正非指出:“现在财务说话业务听不懂,业务说话财务听不懂,听不懂就有堵墙,有堵墙就要翻墙,翻墙就是高成本。我們常常误认为财经是会计,不懂业务哪叫财经啊?将来我们平台CFO的来源,要么是精通财务的人员懂业务,要么是精通业务的人懂财务,就从这两种人中选拔,将来我们作战CFO的选拔也要懂业务。”任总这番话就是通常所说的业财融合。与企业相比,业财融合理念尚未深入高校人心,这堵墙比企业厚得多,高校对财务重视程度以及财务在学校所处的地位远不如企业,许多国家CFO的地位仅次于CEO。在高校,业务不懂财务且不关心财务而财务也不懂业务可能是普遍现象,这些与管理考核和资金来源有很大关系。因为高校的钱大多是财政拨款,来得较为容易且没有成本,而企业是靠研制产品、销售产品才能获得现金流,竞争残酷得多,企业如没有质量,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深度业财融合在高校更为必要和迫切。高校财务在转型中如何做到深度业财融合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站位高。站在全校的高度,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要有全局眼光和系统化思维。

  (2)善沟通。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财言财语转为通言通语,要提高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3)认知深。一个优秀的财会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会计、财务、税务、审计、投融资、法律、管理、谈判技能、治理等,要实现跨界学习与融合,做到终身学习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具有干实事、谋全局、观大势的能力。

  (4)重判断。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弄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并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这些来源于业务,却与财务相连紧密。财务人员需要更多地接触业务,深入了解并支持业务过程和决策,让财务在资源和管控方面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5)文底深。文字功底反映了一个人各项知识综合水平。大多会计不喜欢写和说,也不会总结、提炼,作为财会人员,应该学会运用恰当的文字把所学的东西表现出来,表达时应尽量不用专业术语,要用俗言俗语,让人一目了然,因此,除了要会做之外,还要会说、会写、会宣传。

  (6)重管理。高校资金是财政资金,一分钱也不能乱花,要将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升到比增加投入更加重要的位置。

  (7)会与数字打交道。具备与各种数字(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数字)打交道的能力。

  5.向管理会计转型

  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发现浪费、消除浪费,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财务会计只是从事核算、做报表、报税等一些重复的、衡量价值的工作;管理会计则是从事预测前景、参与决策、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工作,是价值的推动者和创造者。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始终不太明确,简单地认为财务工作就是把钱用好,缺乏应对现代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土壤。进入新时代,一些高校财务仍处于被动“报账”水平,强调会计核算,忽视管理,缺乏分析,削弱了会计工作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从算盘到云计算,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技术创新给财务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层不仅需要财务人员提供三张报表,而且需要高附加值的战略规划、业务分析、决策支持和税务规划。智能财务时代,财务机器人取代人工操作,效率“秒杀”会计人,“四大”推出的财务机器人早已在各大银行、企业试点,效率惊人。录入信息、合并数据、管理和监控各自动化财务流程,1天就做完40多人的工作,且可以工作24小时,一周7天,全年无休。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高校面临提质增效压力,对财务人的需求早已发生变化。我国财务人员80%从事的都是记录、核算、编制报表等传统财务会计工作,这样的会计早已不能满足组织需求,极易被机器所取代,那些懂财务、善管理、会业务的管理会计人才,人海难寻。这正验证了,会计证取消+金税三期严打+税务检查风暴+“四大”财务机器人+实名制办税认证+会计“黑名单”制度+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实际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会计发展与改革“十三五”规划纲要》就提出要培养出3万名管理会计人才。因此,作为高校的会计人,必须要尽快学习和转变思维,从账房先生转型为国家和学校急需的管理会计人才。

  政府会计的实施,进一步促使高校会计工作实现重大转型,《政府会计制度》所贯穿和体现出来的原则和理念,与过去传统的预算会计准则相比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迫使高校会计工作者不得不进行重大转型,从过去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埋头记账向抬头想问题、思考管理转变。管理会计与管理密切相关的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很多工作都是跨部门的,它需要业务部门懂会计,会计人员懂业务。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转型与升级,将财务监管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实现全覆盖,使监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有为、有位、有威”,倡导实干,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6.转变服务方式

  “贴心服务”是财务人永恒的话题,“服务好教职工”是高校财务人永恒的使命。进入新时代,财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财务人员不仅要“拉车”,还要“看路”。拉车:账房的工作——业务繁杂、数据枯燥;看路:账房外的视野——工作效果、领导意见、职业发展、管理要求、学习提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做到五个度:境界要有高度、胸怀要有广度、眼界要有宽度、思想要有深度、执行要有力度。当然,一味提高服务水平并不是说不讲原则,必须要有底线思维,要懂得尊重别人,“别人尊重你,并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别人比你更优秀”。笔者认为:CFO的战略思维即干实事、谋全局、观大势,CFO战略思维的重点是创新思维、跨界思维、共享思维和逆向思维,CFO战略思维的核心即顺势却不随流,明道而非常路,习术要善修正。

  财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服务于学校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向质量发展变革、向效率变革、向动力变革,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和价值创造能力。

  7.向绩效管理转变

  2018年8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国办发〔2018〕82号),明确提出要把教育经费用到最关键的地方;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两个文件均体现了全面绩效理念。转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好结构、提高效益、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大势、是方向、是未来,是学校高效运行的保障。因此,财务人员要早日行动起来,在学校的所有工作中,把绩效管理放在导向位置,强化绩效思维和理念,将绩效管理贯穿全过程,以绩效思维推动工作、以绩效目标落实工作、以绩效方法分析工作、以绩效考核检验工作,使学校任何一个人在工作中不茫然(意义明确、目标明确)、不忙碌(流程明确、方法明确)、不盲目(差距要明确)。笔者坚信,实施绩效肯定会早受益,以绩效为导向整合学校资源,“一校一策”将不会太遥远。

  8.推进“放管服”改革

  大力实施不见面审批(服务),坚持管控宏观,放开微观。积极推进财务“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护航、减负。“放”为了活力,就是放权,要“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管”为安全,就是“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放管结合,增强自律自控力,让“放”能接得住;“服”为助力,就是以服务助力放得下、放到位,以服务助“管”简便、有效,形成“放管”合力与效力,提高资产的效率与安全。现代高校治理体系的建立,要求简政放权,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格局,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结论:转型将让我们共赢新未来。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巨变的时代。笔者坚信,高校财务管理将越来越重要。日本经济管理博士山根节先生在《看不懂财报 做不好管理》中指出:“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计算机语言、会计学已被列为管理者必备的三种语言。”美国财务学博士罗伯特·C.希金斯教授在《财务管理分析》中指出:“不完全懂得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经营者,就好比一个投篮而不得分的球手。”因此,高校财务工作者千万不能被传统思维固化,闯过轉型这一关,路子将会越转越宽,越转越专业,最终,将会因为转型共赢新未来,用专业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稳步迈向新未来。

  新时代财务人员的转型与发展思考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工和机器人合作带来工作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等好处相信都是有目共睹的,在未来很可能被大多数企业采用,因而财会人员必须加速升级转型。

  一、财务机器人给财务人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据权威媒体声称,现阶段我国财会人员的结构分布很不合理,很多公司85%以上的财会人员做的都只是简单的业务核算,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做记账、报账等繁琐日常性实务,担当的是“账房先生”的角色,而随着德勤、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的智能财务机器人先后问世,财务机器人可以全天不间断地抓取屏幕、收集数据,通过高科技和智能化的技术来替代人们每天简单、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任务,财务核算变得更加自动化,财务操作也更高效率,1个机器人等于15个财务人,这一能力让公司减少了不必要支出、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增加了其收益。很多财务人员都对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感到恐慌,其实这是一种对本领的恐慌,财务机器人只是对只掌握了简单账务核算的财务人员带来了冲击,他们不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转型,可能就会遭遇失业或调岗的困境。

  公司之所以依托机器人来进行财务工作,也是为了能让机器人运用自动化技术将一些重复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高效率完成,并且通过智能化的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计算,财会人员可在减轻压力的基础上,有更多时间和经历通过机器人计算的数据结果来挖掘数据背后重点,进而统筹、规划和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机器人在财会行业的出现及运用,并没有说让财会人员被迫离开岗位,而是让他们积极向高素质人才方向转变。据了解,在财会工作发展较为完善的美国,在财会基础岗位上任职的只有10%,很多财会人员主要是参与公司的内部经营和决策等管理工作,因为很多管理会计工作需要的是人的发散性和灵活的思维,并不是依靠数据规律来做判断和决策,所以这些工作并不会被高科技信息技术替代,反而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决策,为公司增加更大的利润空间和价值。现如今,财会行业在不断变革,对财会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我们必须要积极应对,把挑战变成机遇,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不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完成职业的转型。

  二、财务人员应对转型的策略

  财务人员的未来不是灰暗的。但是,财务一定要转化成“智能化”的财务,这个智能不仅仅指智能识别、智能审核、智能分析等技术,关键是财务人员观念的转变。财务人员要在掌握一定会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知识的更新,转变思维和角度,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来提高财务核算和决策能力,避免自己成为只会简单复制和记录的机器。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财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再需要财务,只是企业对财务人才的数量需求变为了质量需求。我们财务人员不要对目前看到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感到恐慌,新技术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达到良好的运营效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类地运用,所以我们财务人员要做的是转变思维观念,财务机器人也是人类通过技术设计发明而成,所以不要把财务机器人当成我们职业发展的“绊脚石”,而是要有积极应对这种变化的决心和勇气,机遇和挑战永远都是并存的,我们应当把它当成我们工作的同事,树立合作意识,把人工智能变成我们自身掌握的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解决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我们所用,为我们服务。

  (2)加强学习,促进业务融合

  一方面,针对现阶段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财务人员带来的严峻形势,广大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接受新知识点的学习,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与时代脱节,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參加财会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和充电,熟练掌握财务操作流程,在机器代替人工的进化过程中,为流程专家出谋献策;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除了要精通财务以外,还要向业务前端,采购、客户、厂商等延伸,学会运用管理的思维和视角思考问题,多领域熟悉、了解和掌握技术、市场销售等部门的业务,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根据国家政策、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把握,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集财务会计+经济+信息化+战略管理的全方面复合型人才,不断向深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视野,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给企业创造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资本增值,这也是我们财会人员为之奋发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结语

  财务人员转型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每一位财会人员都应该调整好心态,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努力强化业务融通能力,努力应对新形势下企业和自身职业素养提高的需要。

  新时代财务人员的转型与发展思考

  事业单位是配合国家完成各项计划的组织机构,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对其可否顺利进行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新时期发展中,应注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财务管理的转型,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优化是事业单位相关财务管理者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观念制约使财务管理理念有所欠缺

  事业单位的特性在于其的公益服务性与非盈利性,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其资金来源大都为财政专项拨款或者行政服务性质的收费,事业单位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敏感度较企业单位有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其具体表现其一为精细化程度有所欠缺,有一部分事业单位的相关职权人仅将单位的财务部门当做单纯的核算机构,认为其主要的业务职能仅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而对其财务管理的核心职能缺乏重视,对财务管理缺乏理论依据。其二为对自身管理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存在一定的不足,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职权人对单位发展的眼前动态有一定的认知程度。

  (二)跟不上时代发展脚步管理方式趋于传统

  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较快,而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趋于传统,办公模式同样趋于传统,这使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这种相对缺乏与时俱进精神的管理理念从某种程度来讲制约了单位的发展。而从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这一层面进行分析,由于缺乏专门独立的管理机构,使大量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的评估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这也导致了单位财务管理的失效。

  (三)财务管理者专业管理技能有待提升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来看,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的现实状况,受这一原因的制约使其管理理念与新时代全新的管理理念存在“脱轨”现象。而且受事业单位特殊的用人原则制约,导致很多财务管理者都并非是专业财务院校毕业。因此由上述原因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在管理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一点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同时,虽然在引进财务管理人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新型财务管理人才虽然具备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但其缺乏实作经验,这也制约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

  二、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转型问题解决策略

  (一)建立健全相应财务管理体系

  在财政管理体制逐步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更高挑战,在整改过程中有一部分事业单位的相关职能人对当下的形式并没有很好的适应,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甚至有一部分财务管理者认为,事业單位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预算来支撑,资金多就多办事,资金少就少办事,只要做好分内的按照规定进行编制资金预算就可以了。在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经营过程中,各地事业单位均应在注重单位自身建设的情况下,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财务管理的政策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同时对各个财务管理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做好精细化分工,并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日常支出、产品采购、邮资费用、接待管理、差旅费用等方方面面的费用做到精细管。并且对财务支出与报销的流程做出充足的理论依据。新时期发展,也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转型,不仅重视体制的改革,更要实现事业单位的市场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单位资金的合理利用,避免出现一些不良流失现象的产生,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观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办公

  有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对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缺乏一定认知,而且就办公方式来说仍旧延用传统的办公模式,即资金支出和账目核对管理的形式。这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这种相对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单位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产生分离,致使数据的信息相对滞后化、碎片化,进而产生了信息孤岛现象,也就是说分散的信息数据不能很好的形成完整的预算管控体系。而且,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财务部门处在信息系统的下游,也就是说缺乏对上游数据的先行审核权,对于已经成文的财务数据只能被动接受,尤其在单位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这一个层面来讲,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渠道,使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的资金无形间流失。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单位职能人对事情的判断处理结果,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因此,要想改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有问题,首先应从现有办公设备的转型方面入手,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对单位的财务进行管理,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比如单位其他相关部门的一手信息可以直接由互联网传送至财务管理者手中,这样可以有利于财务管理者第一时间制定出适合单位发展的管理制度,从而可以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

  (三)加大对财务管理者专业化技能的培训力度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逐渐加大,这就要求相关职权人应在提升财务管理者专业素养方面下大功夫。也就是说在新时代事业单位财政转型过程中,要想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首先应从加大对财务管理者专业化技能的培训力度做起。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毕竟只有管理者本身才是单位财务管理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到单位财务管理专转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下去。在培训财务管理者专业化技能方面,应从提高其业务素养入手,定期开设财务管理培训班,旨在提升财务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单位的资金支出进行动态监管。而且,在单位财务制度的推进方面也应做到公开化、透明化。同时机关干部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监管作用,对财务管理者的工作动态进行管控,对于管理工作称职的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

  (四)运用现代技术推进管理会计的转型

  事业单位的发展应促进财务管理的专项,向着管理会计的方向转型。新时期发展中,各个领域对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的运用越发普遍。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应善于借助现代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加快自身管理会计建设的效率,实现多元化交流与交换,提高人力资源以及计算能力等方面的共享程度,由此也利于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水平,所以说,在新时代下务必要善于基于财务共享模式来积极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效率。此外,应加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从某个角度上分析,财务共享中心奠定了财务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也将作为管理决策、战略分析的主要依据。因此,要保证这些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则需要加强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会计工作提供可靠的帮助,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转型。

  三、结语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及时的整改转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不断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变革,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新时代财务人员的转型与发展思考

https://m.bjyld.com/news/392290/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同学聚会感言词
下一篇: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