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阿玛塔主战坦_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解析

资讯  点击:   2019-08-04

  经过了5年的研制之后,乌拉尔机车厂首批20辆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已经装备俄军部队。预计在未来5年内,俄罗斯陆军将有2300辆老旧坦克面临淘汰,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会被T-14“阿玛塔”坦克所替代。不过,对于这个消息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T-14“阿玛塔”坦克能否满足俄军的需求,未来会不会像T-90AM一样被俄军评价“质次价高”尚需时日验证。
  未来会怎么样,谁也无法预料。不过,在揭开蒙布闪亮登场之后,大家可以确认的是采用无人炮塔的“阿玛塔”主战坦克具备了未来坦克的某些特征,颠覆性的采用先进总体设计,解决了传统俄系坦克防护力不足、安全性不高的问题,实现了较T-90A等主战坦克质的飞跃。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军事改革,致力于建立一支规模中等、现代化程度高、战斗意志高昂的职业化陆军。除了推进先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之外,恢复部队战斗意志和推进军队职业化是俄罗斯军事改革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对于职业化的士兵来讲,军人是一种职业,其使用的装备不仅要威力强大,还要有安全感。因此,俄军在新一代地面武器装备设计上以人为本,将保障乘员安全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近二十多年的局部战争中,俄系坦克被炸飞炮塔后的惨烈场面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人。并且随着当今三代坦克的继续改进,体量较小的俄系坦克与世界保持同步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想让性能有所突破,那么俄罗斯新型坦克在设计上就得跳出传统的低矮外形的思路。然而,仅仅是外形尺寸的变化,继续常规布局的话,又会使得车重大大增加从而无法满足俄军要求。这就是“阿玛塔”勇于吃螃蟹,第一个采用底盘3人乘员舱、无人炮塔布局的原因。
  “阿玛塔”的3位乘员集中布置于坦克底盘前部的乘员舱内,驾驶员左、车长右、炮长在两者之间偏后的位置。乘员舱完全封闭,与无人炮塔完全隔绝。与底盘单人乘员舱相比,该型坦克增加了容纳了一个乘员的长度,所以底盘较以往的苏系底盘增加了一个负重轮的长度。无人炮塔安装于乘员舱之后的底盘战斗室之上,自动装弹机和弹药位于其中。炮塔左侧的炮长观瞄和炮塔顶部的车长周视观瞄通过电缆/光纤,将图像显示在乘员舱的终端上。“阿玛塔”的无人炮塔其实是一个正面很窄的狭长装甲壳体,而目前我们看到的炮塔,则是这个狭长的装甲壳体外边安装了主动防护系统后套了一个外壳之后所呈现的样子。
  从防护的角度来讲,“阿玛塔”的无人炮塔节省了大量原本用于保护炮塔的装甲块的重量。这些节省下来的重量一部分被用来加强底盘正面和侧面的防护,一部分则用来抵消底盘长度增加所带来的增重。“阿玛塔”的三人乘员舱并没有采用三人并排的形式,而采用了斜T的布置。因为如果三人并排的话,未免有些拥挤,而且受到车宽的限制,三人并排的布置会影响乘员舱两侧的装甲厚度。而完全两人在前一人在后的布局又会让乘员舱变的太长。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阿玛塔”全车的装甲防御重点完全集中在了车首的乘员舱。车首正面采用基甲+复合装甲+“化石”反应装甲的三层结构,并且在反应装甲和复合装甲块之间留有了一定的间隙,用来抵御120/125毫米脱壳穿甲弹及破甲弹的攻击。在乘员舱的侧面,采用的则是复合材料层+基甲+“化石”反应装甲的三层结构,可以抵御炮弹破片、小口径穿甲弹及RPG的攻击。
  
  在将乘员从炮塔移除之后,对于炮塔防护的设计容易了很多,包括从防大口径穿甲弹/破甲弹的击穿到防破片/小口径弹药的毁伤。另外,即使炮塔被击穿着火,使用强力的灭火抑爆系统来对炮塔进行降温和灭火即可,而不需要像有人炮塔击穿后灭火抑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还要考虑人员耐受性的问题。无人的炮塔及战斗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攻顶设计可以做的相对简单些,只要处理好被击穿后泄压灭火的问题即可。不像有人炮塔那样费尽心思去增加炮塔顶部防护之后,却只能防护小口径反装甲子母弹,而对大口径末敏弹毫无办法。
  因为采用了集中乘员隔舱和无人炮塔,“阿玛塔”坦克对于主动防护系统的要求也变得相对简单。不再要求主动防御系统全向拦截、100%硬杀伤,而采用的是软硬杀伤相结合,根据威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对手段:由炮塔座圈附近的拦截弹发射器和炮塔两侧的综合传感器组成的硬杀伤拦截系统,用于对付正向120°扇面内射入的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破甲弹;由炮塔上4组多用途烟雾弹发射器和炮塔四角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组成的软杀伤系统,则是在感应到有攻顶模式的反坦克导弹/末制导弹药飞临时,发射多功能烟雾弹来对坦克实施遮蔽和保护。
  当今俄系坦克被人嘲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坦克弹药技术突飞猛进的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坦克弹药技术却经历了一个断档。上世纪80年代末,苏军坦克的脱壳穿甲弹以钢芯弹和短钢套钨芯弹为主,并辅以少量贫铀弹。在那个时代,短钢套钨芯弹基本够用,只有少数坦克需要贫铀弹来对付。虽然这一时期各国都预见到未来坦克防护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各国都只是提出了一个方向性的设计――增大火炮口径,研制新的更大口径坦克炮。于是,西方纷纷展开140毫米坦克炮的研制,苏联则研制了135毫米和152毫米坦克炮。今天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大口径坦克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各国还不能准确把握未来坦克发展方向的80年代末期,研制新型大口径坦克炮比在材料、弹药方面挖潜提高威力来的容易一些。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坦克工业虽然继承了大部分苏联时期的家当,但是却无力继续进行研究。例如,虽然在80年代末苏联开始研制大长径比整体钨合金穿甲弹,但是到了俄罗斯时代却因为经济的原因迟迟得不到大批量生产。这种情况直到90年代后期,印度为了引进的T-90S坦克持续大批量采购BM42M穿甲弹后才逐渐有了一丝好转。
  T-95主战坦克事实上是90年代后,俄罗斯基于苏联遗留科技成果研制新型坦克的一种尝试。该型坦克利用大药室的135毫米或者152毫米坦克炮来获得更大的炮口动能,以求获得更高的穿甲弹初速获取更大的穿甲能力。当然增大火炮口径后,更大直径药罩的破甲弹的威力也会提高不少。然而,看上去这条路很好走,但在实际设计中却限制很多。首先,不管是多大口径的坦克炮,其炮尾尺寸都要受到炮塔座圈尺寸的限制,而炮塔座圈的尺寸又被坦克的底盘宽度所限制。因为坦克的底盘宽度要考虑到道路及交通运输的问题而不能随便增加,所以炮塔座圈的尺寸是有限的。炮塔座圈的尺寸要保证坦克炮炮尾的俯仰不至于与其他部分发生磕碰,还要保证坦克炮在射击时留出足够的后座距离,并且为自动装弹机往炮尾装填炮弹留出空间。综合这些因素之后,大口径坦克炮的威力并不能无休止增加,而且在坦克设计上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此外,火炮口径增大后,炮弹的体积随之增大,坦克的备弹量急剧减小。据测算,在车内空间与T-72相当的情况下,135毫米和152毫米炮弹的备弹数量将下降到30发左右,这显然是不够用的。于是,T-95坦克在炮塔上专门加装了1门30毫米自动炮。当与轻装甲目标遭遇时,T-95坦克用30毫米自动炮将其解决,宝贵的坦克炮炮弹留着对付高价值目标。   
  2005年,T-95坦克开始进入国家验收阶段。俄方在测试中发现,T-95坦克基本达到了堪用状态,但是152毫米坦克炮所带来的负面代价太大。如果将152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技术应用到125毫米炮弹上,效果一样有效,并且原来炮塔上装30毫米自动炮及弹药的空间可以留出来安装主动防护系统。这便是“阿玛塔”坦克放弃152毫米炮,继续选择125毫米坦克炮的原因。
  “阿玛塔”坦克所使用的坦克炮是2A82型125毫米坦克炮。2A82采用了更长倍径的身管,并提高了火炮的使用膛压。与其前辈2A46相比,2A82拥有更大的炮口动能。同时,2A82改进了反后座装置,其适装性并没有恶化。目前,关于“阿玛塔”是不是采用了新的穿甲弹还尚无定论,即便采用与T-90相配的BM42/48穿甲弹,更高的初速也会让其获得高于T-90A的穿甲威力,应该接近或达到了2000米击穿650毫米RHA的水平。炮射导弹是俄式坦克另外一项杀手锏。据俄媒透露,“阿玛塔”坦克使用的新炮射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制导,弹体较9K120炮射导弹更长,速度更快、射程更远,最大射程超过5千米,并且有可能使用了串列战斗部。
  
  关于“阿玛塔”的装弹机,采用类似T-90的转盘式装弹机被弹面积小,但是会对弹长有一定的限制;类似T-80的立式装弹机被弹面积大,但可以容纳更长的穿甲弹和炮射导弹。考虑到“阿玛塔”所使用的新型弹药的弹长较以往弹药有一定的增加,且“阿玛塔”的乘员隔舱化设计使得不必再纠结装弹机的被弹面积,所以其使用立式装弹机的可能性较大。
  
  传统意义上评价坦克的性能,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火力、机动、防护。而对于经过了20多年历练的当今世界顶级三代坦克,会再引入两个方面的比较: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战车的整体可部署性。
  火力方面,弹药威力、弹药精度、火控系统的反应速度、观瞄的视距和观察能力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据推测,“阿玛塔”坦克的穿甲弹威力在2000米击穿650毫米RHA左右,应该说达到了目前三代坦克顶尖水平的下限。美国M829A3、德国DM63(L55坦克炮发射)等穿甲弹的威力在2000米700毫米RHA左右,并且美、德等国已经开始着手研制威力更大的新一代穿甲弹。如果未来“阿玛塔”不在穿甲弹方面精益求精的话,2000米650毫米RHA的威力很快会被世界顶尖坦克再一次甩开。“阿玛塔”虽然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装备炮射导弹的现代主战坦克,但是炮射导弹碍于药型罩口径的限制威力有限,在面对加挂了重型爆反或者大厚度复合装甲的顶尖三代坦克基本是无效的。对于“阿玛塔”火力的另一个隐忧是俄系脱壳穿甲弹在弹托技术上较为落后,如果弹芯进一步加长,新型脱壳穿甲弹的精度问题是否能得到妥善解决尚不得而知。从T-90AM开始,俄罗斯在观瞄系统和反应速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新的大孔径集成式上反观瞄系统让俄罗斯在火控反应速度、观瞄的视距及观察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阿玛塔”基本沿用了T-90AM的观瞄系统,只不过将炮长观瞄一样改为了非穿透式设计。“阿玛塔”还是俄罗斯第一型奢侈地使用车长、炮长双热像仪的主战坦克,其使用的制冷热像仪的观测距离大于5千米。综上所述,“阿玛塔”在火力方面达到了当今顶尖三代坦克中的中等偏上水平。
  机动性方面,主要考量的是坦克的最大速度、加速性、平均越野速度、转弯能力等方面。综合俄媒报道,“阿玛塔”坦克战斗全重在50吨上下,其使用的12H360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在882.6千瓦左右,其单位功率达到17.6千瓦/吨,与顶尖三代水平相当。因此,其最大行驶速度应该在每小时70千米左右(这个速度是指坦克的行走机构正常状态下的最大速度)。坦克的加速性主要考量传动系统方面的性能。从外形上判断,“阿玛塔”坦克使用的是一种体积较小的类似ESM350的液力传动,其加速性方面应该稍微落后于顶尖三代坦克。平均越野速度是继坦克最大速度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速度指标,是指在车内乘员可以正常执行战斗任务时的最大越野时速。通常,单纯的扭杆悬挂坦克的平均越野时速低于使用液气悬挂的坦克,扭杆式的半主动悬挂的平均越野时速可以超过液气悬挂。目前,使用扭杆式半主动悬挂的坦克可以将平均越野时速提升到50千米左右,如果“阿玛塔”坦克使用扭杆式半主动悬挂的信息准确的话,其机动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
  车辆的转弯能力是衡量三代坦克机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对于“阿玛塔”坦克液力传动性能描述很是模糊,但其转弯性能至少要比以往的双侧行星传动要好。总体来说,“阿玛塔”坦克的机动性大大超出了之前的T-90A,接近顶尖三代坦克的平均水平。
  防护性方面,主要考量的是装甲防护力、装甲防护面积/范围、车辆安全性和主动防护系统效能等几个因素。在省去了厚重的炮塔装甲之后,“阿玛塔”可以轻松将底盘首上装甲做到600毫米均质钢装甲的防护水准。再加上全新一代的“化石”反应装甲,“阿玛塔”的首上装甲至少可以在2000米上对抗600~650毫米RHA水平的穿甲弹和常规反坦克导弹。50吨级的“阿玛塔”达到这个水平也已经算非常不错了。在装甲防护面积/范围方面,“阿玛塔”坦克乘员舱的防护面积也是非常优秀的,乘员舱的正面和侧面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其隔舱设计使得车辆在某个位置被击穿的情况下,不至于危及乘员舱内乘员的安全,且着火和爆炸的风险非常低。
  有人质疑“阿玛塔”坦克的炮塔无防护,认为其有弱点。笔者认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代坦克战中,既然有机会先敌开火,为什么不一击必杀呢?相对于薄壳装甲来说,坦克穿甲弹普遍会有过杀伤的问题。况且“阿玛塔”的炮塔在被命中一发穿甲弹后,未必就会全部损毁、丧失反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先打坏“阿玛塔”的炮塔将其瘫痪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除了基本的装甲防护之外,“阿玛塔”的主动防护系统设计得也较为合理,可以对付包括反坦克导弹、单兵火箭、反装甲子母弹、末制导炮弹在内的大部分武器,但是对于激光或者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和末敏弹是否有反制能力,目前尚未有信息证明。总的来说,“阿玛塔”的防护水平也达到了顶尖三代坦克的水平并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对于“阿玛塔”坦克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笔者认为:俄罗斯的战场自动化指挥系统起步较晚、自动化水平较低,目前先进国家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数据链时代,自动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阿玛塔”在这方面需要继续追赶。
  
  在战车的整体可部署性方面,首先,“阿玛塔”坦克的战斗全重仅为50吨左右,这要明显比动辄55~60吨的西方坦克方便运输。其次,“阿玛塔”坦克大量采用模块化设计,侧面装甲模块、炮塔附件等都拆卸方便,在挂载不同要求的附件时,“阿玛塔”的最小车重小于45吨。必要时,“阿玛塔”坦克可以方便的由伊尔-76运输机进行空运。
  在经过以上的对比后,笔者完全可以认为“阿玛塔”主战坦克是俄罗斯摆脱传统思想束缚的一次大胆尝试,其性能水平完全可以与世界顶尖三代水平相媲美,习惯性的轻视和嘲笑俄罗斯坦克的人们是时候该清醒一下了。
  “阿玛塔”坦克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关于未来坦克之路怎么走的大讨论。一些人认为“阿玛塔”属于第四代坦克,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其只能算做披着时髦外衣下的伪四代坦克。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没有错。对于俄罗斯来讲,20多年来的局部战争中俄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坦克被击中之后乘员安全性的问题,坦克火力和防护的差距反而并不是那么重要。无论坦克的性能多么先进,俄罗斯陆军的地面坦克战永远都是那种快冲猛跑。只要在进攻作战中冲破了对方的阵地,坦克就顺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所以,俄罗斯研制一种在人员防护问题上较T-90A有质的飞跃的坦克,就可以称之为四代坦克。
  
  对于“阿玛塔”的潜在对手们,四代坦克的概念又是另外的一件事情。以M1和“豹”2为代表的西方三代坦克是以压制苏联第三代T-64/72/80为目标研制的,经过了30多年的改进之后,在与“阿玛塔”坦克的对抗中仍然不落下风。那么,西方以俄军装备“阿玛塔”为理由发展四代坦克就全无必要。以这个标准来看,“阿玛塔”只是一个伪四代坦克。
  纵观从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出现的各种四代坦克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四代坦克的标准从来就没有统一过。2000年前后的美国人认为在单向战场透明、强大的非接触精确火力的支援下,坦克的重量能做得很轻,可以快速的进行全球部署,较三代坦克有值的飞跃。于是,就有了FCS未来战斗系统。2010年前后,美国人又发现其不太可能做到压倒性的单向战场透明,也没有足够强大的非接触精确火力,很轻的FCS根本无法胜任未来地面战。同时,美国人又认为坦克在城市战中的生存力是三代坦克需要跨越的一道坎,所以就有了重量达到70多吨的GCV。相比美国人的大胆探索,更多的国家对于未来坦克的态度更加务实。比如,日本在迈入三代坦克门槛20多年之后,又发展了短小精悍的10式坦克。10式坦克相比90式坦克并没有质的飞跃,但是日本仍然不惜重金进行研制。究其原因,日本人需要一种一辆拖车就可以拉得走的坦克。
  当然,无论四代坦克的概念如何变,始终绕不开的是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对成本的控制。上世纪90年代,受到电子设备及自动化水平的限制,两人制和三人制无人炮塔坦克的研制非常困难;2000―2010年,高功率密度发动机/传动和储能原件成为了限制四代坦克发展的瓶颈。今天,虽然这些技术已经不再是发展四代坦克的瓶颈,但是四代坦克决不能成为不惜成本的高技术堆砌。正确的四代坦克研制之路应该是让装甲部队在有限的成本之下,最大化的提升作战效能,突破影响战斗力发挥的所有瓶颈。
  (编辑/笔啸)

俄罗斯阿玛塔主战坦_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解析

https://m.bjyld.com/gwy/361718/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如何】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发朋友圈早安的句子早安励志图片_朋友圈励志早安图片-早安,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