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风格】浅析后现代之女性主义

用考关注  点击:   2019-07-23

  【摘 要】随着西方女性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理论日益成熟和丰富,它已不再局限于关注性别问题和女性状况,而是对整个西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本文首先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产生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女性运动的三个浪潮,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进而指出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在冲突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历史性飞跃。
  西方女性主义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来, 经历了一个波澜曲折、流派纷呈的发展历程, 而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传统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两大共存的理论形态。
  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结合是具有逻辑相关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多元主义方法论。用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费耶阿本德的话来说,就是“怎样都行”。费耶阿本德强调,在科学中不存在普遍的、客观的与硬性不变的方法,科学研究应保留“艺术创造的自由性”。后现代主义者重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到科学与其他文化不可能泾渭分明。这些对传统科学哲学观点的颠覆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构建打开了一扇窗。
  本文主要通过对后现代女性主义产生的条件、发展过程以及其主要理论体系的分析来解释何为后现代女性主义。文章通过对几大问题的探讨来阐述观点:女性主义是怎样蓬勃发展起来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哪几大社会毒瘤产生抨击?何为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一、女性主义运动
  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运动是相辅相成的:它帮助发展女性运动,而且和其所代表的各种社会改革联系在一起。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描述和解释女性所看到的社会领域,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女性主义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女性处于服从地位,它致力于揭露男性统治的模式,以便克服这些东西。
  在历史长河中,女性主义运动大致可分为三大浪潮:
  1.第一次浪潮:从十九世纪中叶持续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争取男女政治权利平等为标志的第一次浪潮在欧美等国相继出现。美国通过了一份《权利和意见宣言》,此宣言明确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她)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权。” i 这份宣言明确表示了女性想要摆脱男性社会的专制统治,自己独立自主的追求应得的权利的要求。
  2.第二次浪潮: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之后,很多女性意识到,仅仅是字面上的男女平等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女性获得选举权并未使女性的参政情况有所改变,职场女性仍受到明显的性别歧视。这一切都为表面沉寂的女性主义运动酝酿着新一轮的高潮。
  第二次浪潮的原因在于二战期间,美国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使大批女性有机会参与到不同的职业中去。这一方面使女性增强了自信,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外出就业使女性开拓了视野,对社会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是二战结束后,为了使男性重回就业岗位,女性便又被社会遗弃,这让大批女性感到极度的不公和愤慨。这一时期引领女性主义运动的主要思想是要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异。只有两性趋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女性被压迫的事实。法国女性主义作家波伏娃指出“幸福的家庭主妇”应该要走出她们“舒服的集中营”,摆脱关于女性“神话”的精神枷锁,在社会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在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3.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浪潮起源于1980年代的美国,其影响延续至今。这次浪潮的兴起主要体现在女性研究和性别研究的理论探索上。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差异性。一方面,它颠覆了二元论范畴,崇尚多元划分,尊重差异性;另一方面,它主张弘扬女性“他者”的新视角,而非努力摆脱“他者”的低位。女性主义者丽贝卡�沃克曾说过:“我的要求是,这些作品是个人的、诚实的、记录所经历的转变历程……我们为女性主义理论打下基础,既不是贬低也不是崇尚差异,而是接受并尊重差异。” ii
  女性主义运动是女性主义理论萌发和孕育的最丰厚的土壤。它激发了广大女性对不平等境遇的觉醒、对其背后根源的思考和对改变不平等状况的追求热情。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批判理论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逐渐深入,女性主义者发现,问题的根源并非出自女人和男人本身,而在于整个社会结构中蕴含的顽固老旧的传统理念。因此女性主义强调,整个社会的女性意识的觉醒(consciousness―raising)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把对现存社会结构的批判推向深入。
  接下来我将就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1.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传统女性主义的理论预设是: 坚持本质主义, 认可理性, 确定二元对立, 承认对于男女不同特质的界定。后现代女性主义则已经意识到要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思想的根本。
  后现代女性主义集中批判了理性, 认为理性是性别歧视的根源。有女性主义学者在揭露所谓“科学”的性别偏见时指出,“假设前提是科学因它的性质所决定,与生俱来就是男性化的,因而女性是不可能领悟科学的,除非她们通过特殊的努力去克服她们自己那种与科学背道而驰的自然本性”。iii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矛头就直接指向了宏大的法则和原理本身的合法性,要求把女性的劣势地位从传统男权主义社会中解放出来。
  2.对二元论的批判: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是以对二元论的深刻剖析为基础的。女性主义认为,这种二元论模式内在地渗透着性别化的二元分割,即男人和女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等,并且与男性气质相对应的范畴被赋予更高的价值,与女性气质相对应的范畴被赋予较低的价值。因为其二元划分的两端是不平等的,从而构成了等级制度,“男性气质”被赋予特权。因此后现代女性主义提倡多元论的思维模式。
  3.对科学方法的批判:另一个女性主义批判的主题就是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作为经验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推崇感觉经验的作用,排斥一切形而上学的思辨。后现代女性主义者认为,科学研究普遍与女性经验相割裂,这种割裂不仅表现为女性作为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均被忽视,而且表现为女性经验在科学研究中都被理所当然地扭曲、贬低和排斥。女性经验存在着错位(disjuncture),女性被系统地排斥在整个知识体系之外。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不平衡的腐旧机制,科学研究中的性别歧视和男权中心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以女性独特的思维表述方式将后现代理论导向对男权制文化的批判, 通过建构一套关注差异、强调多元的女性话语体系来颠覆男权主义秩序。   三、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对一些占主导地位的女性主义理论进行质疑和解构,在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展现出与传统女性主义理论迥然不同的论述模式和理论结论。
  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将后现代理论和性别理论运用到国际关系的研究中,消解性别化了的二元论模式――“男性与女性”及其所象征的“男性范畴与女性范畴”之间的尊卑等级界限。通过赋予“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同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超越“男性和女性”二者高低等级制的划分,从而建立起一个多元的、兼容两性的国际关系理论。
  历史上,人们认为女性没有参与男性公共领域活动的理性能力,更没有参与国际关系及其理论研究的理性能力。但是随着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日益发展,女性的“主体性”也变得日益丰富,她们能够走出传统的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使自身的“主体性”出现“流动性”态势。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对主流理论的批判过程中,逐步建构自身的理论框架,表达女性主义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和期待。
  四、结语
  后现代女性主义通过对“理性”、“哲学与科学基础”以及“二元制”的批判,摧毁男女不平等的根基。它试图彻底取代作为男性父权主义和整个传统文化哲学理论基础的“二元对立主客体模式”。后现代女性主义从自己的实际感受出发,以重视强调女性利益为切入点,关注所有弱势群体的权利,以对异己者的包容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包容度,从而使广大女性在充满男性权利的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然而,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也存在缺陷。有学者认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有极端化的趋势,体现了肤浅的对文本、符号和身份的关注,最终表现出轻浮和浅薄的特性。尽管后现代女性主义或许确实带有过浓的理想主义色彩, 但却具有推陈出新的断裂感, 并为女性合法终结父权社会的旧传统以及开创自己灿烂多彩的人生和自身价值创造出一片新的开阔空间!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Sylvester, “Feminist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Postmodern Er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Sandra Whitworth, “Feminist IR Theory in World Politics: Contributions of a Nonfeminist Standpoint?”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 4, Issue 3, 2002.
  [3]Beauvoir, Simone de. 1952. The Second Sex. Translated by H. M. Parshley.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4]Flax, Jane. 1990. “Pstmodernism and Gender Relations in Feminist Theory,” pp. 39―62 in Feminism/Postmodernism, edited by Linda J. Nicholson. New York: Routledge.
  [5]迪肯斯,方坦纳.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研究[M].周晓亮,杨深,程志民,译.重庆出版社,2006.
  [6]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M].九州出版社,2010.
  [7]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M].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
  [8]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10]李英桃,胡传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1]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2]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批判[M].三联书店,1997.

【后现代风格】浅析后现代之女性主义

https://m.bjyld.com/news/358082/

推荐访问:后现代简约装修 后现代艺术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研究
下一篇:早安幽默问候语正能量_早安问候语幽默给女人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