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用考关注  点击:   2020-11-27

党的建设,指的是政党为完成自身的使命而进行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党建引领基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党建引领基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前期,围绕新常态下税收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文章,“党建聚心、文化铸魂”方面的做法和亮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做法等课题,青岛市地税局组成党建及文化建设课题组,到省内外同行单位考察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深受启发,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措施。

  一、启示感悟

  在各地地税机关普遍反映干部职工年龄偏大,干部队伍活力不足的大环境下,省内、外同行单位能够紧密结合自身特点,以党建和文化建设为引领,找准载体和平台,有力促进了税收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得益于顶层设计、定位准确,得益于齐抓共管、部门配合,得益于以上率下、上下互动。

  ( 一)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各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牢固树立文化建设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省、市局抓顶层设计,从人、财、物上给予全方位支持,各基层单位结合特色抓点推进,既不千篇一律、也不重复建设,职能部门全身心投入,彼此默契配合,对基层分局、基层中心税务所的党建、地税文化工作上门指导,真正把党建、文化建设融入税收工作之中。

  (二)积极响应党员诉求。立足于干部队伍的所思、所想,积极响应干部职工的合理诉求,有的集体购房解决干部后顾之忧,有的加强干部交流任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有的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参与意识,把党建、地税文化扎根于每名党员干部心中,干部职工愿意、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把党建、地税文化变成了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新引擎。

  (三)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要想干部有工作活力,必须让干部像水一样流动起来。省内、外同行真正把干部交流制度,切实利用起来,而不停留于口头上、字面上,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特别是班子成员及各级中层一把手的交流任用,既有利于干部自身不出或少出问题,又有利于整个单位的工作有活力、有激情。

  (四)突出文化统领优势。先进的地税文化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单位最核心的竞争力。不论是税收征管、依法治税、信息化建设,还是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无不包含和体现着文化因素。只有大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找准和拓展活动载体,才能有效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税收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 五)凝聚形成各方合力。党建和基层建设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上下配合,才能形成合力。省内外同行单位,都十分重视党建、文化建设,不仅有文件制度,有专题会议强调,而且行动上真抓实干,并纳入绩效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项目之一,形成了良好氛围。同时,立足基层、面向基层,积极创新载体,基层党委思想和行动一致,思路清晰,抓贯彻到位,成效看得见、荣誉留得住、宣传跟得上。

  (六)提供坚实有力保障。省内、外同行普遍加大党建基地及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进行规划建设,整体建设有规模、上水平,日常影像、资料、文件、规定比较齐全,既提高了利用率,又提高了层次,受到了广大干部的普遍欢迎。

  二、工作建议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青岛地税在税收工作的很多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当前,在年龄梯次结构不尽合理,干部职工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引领、激励、凝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青岛地税事业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一)凝聚核心理念。树立干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统一“文化兴税、文化强税”思想认识,激发全体人员自觉参与党建、地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动力。深化“聚财繁荣青岛,执法服务人民”等青岛地税文化理念,确保其更能体现税收现代化的要求和青岛多元文化的特色,更能反映干部职工的愿景和呼声。

  (二)抓好愿景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保持战略定力,制定青岛地税中长期党建、文化建设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形成领导带头、干部出力、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在党建、地税文化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智慧地税”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体现税收现代化管理理念,健全运行机制。

  (三)坚持兼修并蓄。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开展党建、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借助专家“外脑”智慧,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并支持鼓励各基层单位开展党建、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系列子品牌。这样,就能得到最广泛的认可,拥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

  (四)推进载体创新。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党建和文化建设之中,在全局上下营造健康向上、情趣高雅、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品位。对文化建设基础较好的单位,可以先行先试,对成果及时总结推广,切不可盲目模仿,搞一刀切、齐步走。定期开展党建、地税文化交流活动,让核心理念走近工作场所、培训课堂、税务人员家庭和纳税人之中,通过联合党课、参观学习、爱心活动、摄影、书画、征文比赛,参与扶贫、走访慰问重大疾病家庭和特殊困难户,树典型、学典型,引领行业新风尚。

  (五)完善平台建设。立足现有条件,依法合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办公楼功能建设,配备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场所,为干部职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运用各种形象标识,突出党建、文化主题,以机关办公大楼外观内景、办公室空间和机关食堂为主体,着力打造精品大厅文化、特色楼道文化、个性办公室文化,提升机关文化品位。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党员活动室等各种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活动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全系统各单位、各兴趣活动小组的资源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市局主办、轮流承办、联合承办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干部职工在活动中释放工作压力、缓解心理疲劳,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六)强化能力提升。树立“把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第二税源来抓”的工作理念,把注意力放在开发人才、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上。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整合党建、业务、廉政等教育资源,实行以考促学、以赛促学,落实岗位准入和岗位轮换制度,推动干部在岗自学。建立现代化的阅览室,定期为干部购置书籍,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通网上图书馆端口,为干部职工学习提供平台。

  (七)统筹干部任用。健全竞争上岗、考察任用等选人用人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准配强一把手,配齐配好班子成员;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对达到一定任职年限的干部及时交流,对不适合担任班子成员的干部及时调整。推行双向选择、考核末位淘汰等制度,激发干部源动力。健全和落实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制度,上挂和下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上下及内外培养性交流。

  (八)完善考核机制。把党建、地税文化建设,作为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对领导班子的考核,探索开展差异化考核,优化整合绩效指标,对开展活动成果显著的,在绩效管理考评中予以体现。同时,把党建、文化建设活动参与度,作为干部职工个人绩效考评的一项内容,激发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工作措施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青岛地税实际,下一步拟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党建和地税文化工作:

  (一)拟订党建指导意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青岛地税实际,拟订《全市地税系统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形成全市地税系统中长期党建指导意见,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党的建设与税收中心工作相互促进。

  (二)打造党建示范基地。依托现有资源,在全系统建立2-3处规范化党建示范点,明确建设标准、目标定位、展示要求,同时积极动员干部职工参与进来,发挥聪明才智,收集相关素材、资料、实物等,形成青岛地税特有的示范窗口、展示品牌、教育基地。

  (三)打造地税文化品牌。提炼完善青岛地税文化核心理念,集干部之长,聚集体智慧,组织开展青岛地税文化理念征集活动,体现青岛地税特色的价值理念、治税理念、人才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执法理念、职业理念、修养理念,完善形成青岛地税文化品牌。

  (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7月份,拟召开全市地税系统党建和文化建设现场会,讨论《全市地税系统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青岛地税党建及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及《加强地税系统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6个基层单位试点推广,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为党建、地税文化工作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五)发挥信息支撑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深化“互联网+”与文化建设、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网上图书馆和微党校,开展手机微党课,既拓展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又节约资源和经费,更能契合和满足干部的合理需求,让文化熏陶和党课教育“如影随形”。

  (六)加强国税地税合作。认真落实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开展相同业务部门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寻求党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建点,形成党委联建、支部共建的工作格局。同时,推进区域党建工作合作,把零星的党建资源整合起来,平台共享、党员联培、做法互补。在此基础上,联合表彰先进集体及个人,培树典型、展示形象,为税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基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探索,对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发展创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对照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要求,深刻认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宏大理论和重要论述,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治理思想。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的重要指示。“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集中体现了基层治理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方案。因此,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治理思想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概括为5句话、20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就的乡村振兴战略“路线图”,其中“治理有效”是总体要求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进一步作出重要部署,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这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三)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抓好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落实落地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绵阳市委创新提出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即基层党建规范化强基、示范性带动、智慧型扬帆三大工程,探索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两项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任务不清、路径不明、标准不一、办法不多,干部作风不扎实、联系服务群众不深入、教育引导群众不经常、缺办法,部分群众公民意识、集体意识、法治意识淡薄,群众个体意识强、组织化程度低等系列问题,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更加凸显,使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彰显,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正是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的具体形式,为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清晰了任务、明确了路径、统一了标准、提供了办法。因此,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实施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的具体实践,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基层社会的大变局,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很多新形势和新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弱化。基层治理越来越依靠官僚化的行政命令,基层党组织在很多社会生活领域悄无声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严重;农村精英人才大量流失,乡村治理能人难寻、治理能力严重不足,基层治理后继乏人;干部与群众的利益分化程度加大,特别是基层“微腐败”等问题加剧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二是利益诉求多元化。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期盼更加透明、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现代信息的传播和放大效应,代表不同利益取向的社会思潮进入活跃期,甚至对立思潮也有了表达的平台和机会。三是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中国正从农民为主的农业社会变成市民为主的城市社会,各种力量刺激、驱使着农民主动或被动进城,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趋势加剧,乡镇主要是“38、61、99”留守部队。同时,农村重建设轻管理问题较突出,部分农民国家、集体观念及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在一些地方,歪风邪气蔓延,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四是基层治理体系不健全。基层群众组织名不副实,部分变成了对上负责的官僚化组织,行政化趋势明显,越来越脱离群众。同时,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基层事务的空间不大、渠道不畅,部分群众的正常呼声得不到倾听、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因此而产生的信访举报、集访上访等也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隐患,存在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群众自治组织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载体,即使有也名不副实,作用发挥的并不好。因此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破解社会治理困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

  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党建+社会组织的实践载体

  党建是引领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一段时期以来,基层党建的主要功能演变成了执行上级决策,而在激活党组织、满足基层治理方面则不断弱化。因此,必须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对基层治理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围绕产业链、利益链、兴趣爱好,以及环境保护、健康医疗、文化休闲等民生需要,自愿加入或组建各类社会组织,让每名群众都能找到并加入一个适合自己的组织,把分散的“社会人”再组织化,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和途径,参与到经济活动和公共事务管理中来。这些方式和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党建+社会组织”工作模式。

  (一)着力丰富“党建+经济组织”模式。生活富裕是群众最直接的愿望,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农民分散弱小、缺乏组织,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抵御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必须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村社、农协、农会的组织、协调、调节和教育等功能,增强农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以探索建立产养协会、种养协会、旅游协会、“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社会组织为形式,增强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力。实际上,实施“党建+经济组织”模式,加强了农民专合组织建设,也就抓住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命脉,只要是整村、整社的规范化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其实就是集体经济组织。

  (二)着力丰富“党建+文化组织”模式。当下,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当中,不少问题和矛盾的源头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文化的缺失,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建文化以文聚人、以文悦人、以文化人的功能,探索建立道德评议堂、爱心银行、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在教育引导群众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设诚信社会。充分发挥“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等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鼓励组建秧歌队、腰鼓队、合唱团以及非遗表演团队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着力培养乡村新风良俗。

  (三)着力丰富“党建+自治组织”模式。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政府管不到、群众不愿管的棘手问题,解决这些难题只能依靠党组织带领下的社会组织进行治理,才能弥补公共领域的“政府失灵”。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管理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党领导下的老年协会、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业主委员会等社会组织。要将有意愿和能力关心乡村发展的贤达人士聚集起来,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水平。

  (四)着力丰富“党建+生态组织”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群众对环保问题高度关注。因此,必须进一步探索建立“党建+生态组织”新模式,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继续探索建立乡村清洁协会、环保巡察队、河(库)管护协会等社会组织,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着力丰富“党建+扶贫组织”模式。脱贫快不快,全靠支部带。绝大多数贫困户由于长期受资金、技术、观念的影响,发展路子不宽、内生动力不足,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带好头、做好示范,这也是这些年来很多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的一条基本经验。因此,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心骨”作用,继续探索建立扶贫协会、帮扶小组、慈善基金、扶贫公益金等社会组织,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良好互动机制。

  三、扎实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基础工作,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建强战斗堡垒,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过去很多年里,我们普遍认为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任何事情都能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不断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倾斜,政治功能越来越弱化。但实际上发展起来的问题并不比没有发展起来的问题少,很多基层事务不是仅靠钱能解决的,更不是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解决的,而是要高度依赖群众信任的基层骨干来实现。因此,基层治理必须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这个“龙头”。一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引领功能,建立健全强化村党组织政治领导的制度机制,引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持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规范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的仪式感和神圣感。全面加强“两个覆盖”,扩大党在农村基层各种组织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把分散、孤立的群众和社会自治组织联系整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把基层重建为“团结的基层”,共同致力于政党理念回归“人民政治”,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治理优势。二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好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具体规定,推进党员干部作风持续改善。充分发挥好巡察工作的监督震慑和治本功能,推动巡察工作不断深入。尤其是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坚决纠正、严厉整治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打破地域、行政区划限制,在全村乃至全乡范围内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模范、领导作用。大力推进村“两委”班子专业化,畅通在职和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新乡贤到村任职渠道。加大探索村干部正向激励举措,把村干部报酬和村集体经济增长幅度、群众信任度挂钩,提升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居民自治,不断巩固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基层自治的实质在于直接民主,直接民主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重大事务交给群众决议。但过去很多时候我们把直接民主简化成了直接选举,把选举当成了万金油,似乎所有问题都可以一选了之,却很少关注选举后群众在村社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等过程的作用,这也是大部分基层矛盾产生的根源。良好的社会治理之道需要尊重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人民社会活力。一是畅通群众参与渠道,落实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群众自治制度,加大“三务”公开力度、扩展公开范围,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建立由村委会、驻村企事业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村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协商机制。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在组一级建党小组、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共治格局。二是激发群众参与意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在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感受到基层自治的优势与实惠。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根本手段,经常性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突出便民服务的功能,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提高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三是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建立公益岗位或监督岗位,以实际岗位的体验和锻炼,培育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农村精英示范作用,加大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力度,让群众明白在社会治理中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解决法律够不着、道德管不住等问题。

  (三)全面依法治理,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的法治基础。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方式,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和手段。当前,农村法治基础还比较薄弱,信访不信法、信利不信义同时并存,同时部分基层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分配经济资源时,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一是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法治理念,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基层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二是强化基层法治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拓宽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加大信访排查化解力度,落实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和领导包案制度,推动矛盾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控转变。四是维护法治尊严,强化社会综合治安防控,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大对信访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狠刹缠访闹访邪气,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坚持以德化人,不断深化基层治理的德治基础。道德是一切良治善治的基石。在市场经济浪潮和网络时代影响下,传统价值体系受到冲击,人们在价值取向上更多的关注经济利益,导致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正在被遗失。在创新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德治“春风化雨”的作用,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产生,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一是不断挖掘文化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规民约、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融合,大力弘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改变当前教育内容空泛、形式单一局面。深入挖掘基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强化道德教化功能,推动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成为凝聚民心、增进团结、促进和谐的精神力量。二是强化德治载体建设,以文明村镇、“四好村”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正向引导激发群众向上向善内生动力。结合实际情况,开办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德孝主题活动,加大优秀家训家风的传播力度,制定一批贴进生活、务实管用的优秀村规民约。实施公民道德工程,推进乡村诚信文化建设,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三是夯实文化服务基础,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强对文化站的管理和利用,优化考核评估体系,夯实乡镇文化组织基础。建设管理好文化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乡镇文化干部综合业务素质,鼓励农村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五)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拓展基层治理的工作基础。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全面落实“一盘棋”理念。一是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并进,努力构建党建工作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以党建把握方向、以党建引领发展,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做到党建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效、务实管用。二是加强党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坚持纪委监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等党建工作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原则,充分整合各部委资源,真抓实干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纪委监委着重围绕“防治”、组织部着重围绕“自治”、宣传部着重围绕“德治”、政法委着重围绕“法治”、统战部着重围绕“共治”,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好的经验做法,加大优秀案例选树力度,充分调动基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加大对先进典型、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的宣传、推广力度,使“盆景”变成“风景”、“树木”变成“森林”,形成遍地开花、竞相发展的格局。

  党建引领基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根据区机关工委相关要求,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党建课题调研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建研究工作的领导。在科学制定调研计划的基础上,明确各项工作的任务目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专门成立课题调研小组,明确课题负责人,并就文化体育系统党建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专门文件,明确要求,布置任务,形成了完善的体制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强富美高”新XXX建设大局,服务“三区两城”建设中心工作,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进作风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创新工作力度,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全力打造“家门口”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进文体惠民工程建设,加大文化艺术精品推广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品牌文体活动,促进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尽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XXX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战略部署提供强大的智力和精神支撑。

  一、党建引领基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的实践

  (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文化体育系统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增强文化体育系统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必须在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XXX区文体局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实行党员示范岗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二)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基层党建的工作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围绕“全力打造“家门口”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这个目标,通过创新机制、丰富内涵、拓展范围,推动文化体育系统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发展、教育、考察、管理、监督、清退“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严把入口关,广泛发扬民主,扩大监督范围,确保了新党员发展质量。在流动党员管理上,我们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联、建、转、定、评”五字工作法,逐步把流动党员管理。

  (三)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文化体育系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典型带头作用,注重发现、培育、宣传和推广各个层面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文化体育工作坚持打造一个品牌,即历史文化品牌;突出两大建设,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项目建设;开展三大活动,即节会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实施四大工程,即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市场净化工程、文化队伍优化工程,推动文化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教育活动较少

  XXX区文体局积极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组建广场舞、太极拳、淮海戏等民间文体团队100余支,成立区、镇(街)、社区文化体育协会86个,吸纳文化志愿者1000余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190人,每年举办大型文体汇演50场以上,城乡群众文化体育活动500场以上,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相比之下,广大党员的教育活动显得少之又少,从而导致部分党员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领会。这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对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部分党员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二)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

  有些党员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文化体育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文化体育工作的分离脱节。

  (三)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淡化

  部分党员先锋模范意识不强,党性淡薄,在文化体育工作中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缺乏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缺乏对文化体育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甚至党费也要催缴。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文化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党建工作的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以“党建引领促发展、文化服务零距离”为主线,以“党建引领、文化惠民”为目标,深化党建“四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规范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为建设“强、富、美、高”新XXX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

  (一)认清形势,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

  一是深刻认识基层党建的重要作用。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上、难点上,放到作风的改进上,放到各项文化体育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与业务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充分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克服重工作、轻党建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亲合力与感召力,坚持虚工实做,以党建工作实效去推动文化体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责任,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人。党组织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组织领导同志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与文化体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努力构建“领导带头抓党建,党员主动抓党建”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二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管理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开展支部活动,牢牢把握每个党员的教育、管理、 监督工作,凝聚党员力量,将党要管党的责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完善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新变化

  一是抓制度完善。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三会一课特别是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二是抓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建立起单位、家庭、社会等多方管理监督机制,加大对党员的监管和考核力度,做好帮教工作,指出问题,提高党员意识,激发党员活力,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威信。

党建引领基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https://m.bjyld.com/news/390271/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20钟南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下一篇:联通红筹公司业务_联通公司业务经理竞选演讲稿三篇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