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19篇】

教育头条  点击:   2022-09-18

新的发展理念是指挥棒和交通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的文章19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因此,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实践新发展理念是重要且必要的。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奋发成长。建国后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需要同样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能够轻松跨越的历史时期,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齐心协力、积极有为的时期,是一个动态的、洋溢着蓬勃活力的时期。这是我国在今后将长时间处于的历史时期,但也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认识到定力和底气的所在,时和势始终是在我们一方。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都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前所未有,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从自身做起,坚守初心,严于律己,谨慎谦虚、发扬艰苦奋斗和敢于担当的精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锲而不舍追求我们的宏伟目标。

  我们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要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把人民群众的大事小事一件一件做好做实做细,用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2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3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把握“三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全面理解丰富内涵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4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如果说三中全会聚焦深化改革,四中全会关注依法治国,那么五中全会则是着力全面规划,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会期间,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五大理念统一于发展之中,又各有侧重,形成了指导新一轮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就是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强调,“注重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综合处理各方面关系,做好补齐短板的大文章,规避“木桶效应”,增强“协同效应”。实现协调发展,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推动。

  绿色是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就是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依托,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才有保障。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迈向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将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共享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议》将共享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当中,深刻表明中国的改革发展,始终没有忘记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享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如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可以说,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必将在战略层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新的驱动力,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引擎。

     

第5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第6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下午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刘鹤、孙春兰、胡春华、蔡奇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习近平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从中央层面来说,要从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法律、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全党全国作出指导,抓好关键环节,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提升,从全局上不断提高全党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

  习近平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习近平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来。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

  习近平指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

  习近平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发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处理,不能麻木不仁,不能逃避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科学排兵布阵,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尽忠职守、主动作为,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7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第8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从改革开放到全面现代化建设,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是我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十三五”期间贫困发生率在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已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当补齐当前民生短板,破解当前民生难题,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第9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为期3天的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出席总结会议。省长鹿心社作总结讲话。

  运用好这次研讨班成果,关键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用XXXxx系列重要讲话统一思想行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和XXXxx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将弘扬井冈山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紧紧围绕“提前翻番、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全力以赴抓好“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奋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境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研讨班期间,大家围绕强卫书记的辅导报告,结合编印的学习材料,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广泛交流。大家普遍认为,这次研讨班办得好、很成功,既增强了理论武装,又深化了对实践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目的。总结会上,7位学员代表分别发言,汇报交流了学习收获。

  鹿心社指出,通过这次集中学习研讨,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中深化了对XXXxx基于新常态的经济战略思想的认识;从肯定和期望的统一上深化了对XXXxx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化了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武装了头脑、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强化了责任,增强了贯彻XXXxx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富民兴赣的伟大事业赋予我们责任使命,实现“十三五”美好蓝图需要我们百倍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xx届五中全会和X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力以赴抓好“十三五”规划任务的落实,为实现“提前翻番、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要紧紧抓住“牛鼻子”,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抓好“重创”,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支持,切实抓好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努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推进“众创”,切实抓好“创业创新28条”的贯彻落实、督促检查、评估考核,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聚集“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推动各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推动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搞活“机制”,着力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和绩效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

  ——要打好改革“攻坚战”,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优化升级。从生产端入手,加法、减法一起做,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加法,就是做优增量,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补齐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做减法,就是要调整存量,下大力气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从需求端入手,加强和改进需求管理,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两端共同发力;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改革,围绕拓展消费深化改革,围绕稳定出口深化改革,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形成消费与供给良性互动的格局,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做大做强国有经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以结构性改革带动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要构建开放“新格局”,着力优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开放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树立全要素招商理念,大力推进“引资、引技、引智”三位一体招商,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成果共享机制和第三方项目评估机制,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强化开放平台支撑,打造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构建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创新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

  ——要统筹兼顾“弹钢琴”,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统筹东西、协调南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龙头昂起、苏区振兴、两翼齐飞”的格局,完善区域协同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共赢、公共服务互享、生态环境共护,提升区域合作发展水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要打响打好“生态牌”,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围绕在保护绿色生态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工程实施,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使江西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国。围绕在发展绿色经济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产业发展,将“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向绿色生态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围绕在完善绿色制度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制度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围绕在弘扬绿色文化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切实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要齐心协力“惠民生”,着力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持续加大扶贫投入,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鹿心社最后指出,我们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弘扬井冈山精神转化为“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以井冈山精神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开创富民兴赣新局面。要坚定信念,咬定目标抓落实。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咬定目标不动摇,持之以恒抓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抓落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务落实上,尤其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闯敢干、大胆创新,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束缚,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机制弊端。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抓落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工作落实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尽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要依靠群众,凝心聚力抓落实。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推进“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

第10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在江西视察时提出的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以及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六字”、市委“二十字”方略,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对高新区提出的“在产业发展强起来上当标杆,在城市建管强起来上当窗口,在辐射带动强起来上当龙头,在作风建设强起来上当楷模”的新要求,以“打造核心增长极基本成型”为着力点,以世界眼光谋篇布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建设为重点,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深入推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共进,努力打造产业、科技、生态、城市“四位一体”的瑶湖生态科技新城和中国最美高新区。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牢固树立首位意识,按照市委的要求,在产业建设、城市建管、辐射带动、作风建设方面争当楷模和旗手。为此,我们将树立高远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园区营业总收入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企业总数过10000家,培育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0家,园区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梯队。

  聚焦新兴产业,在产业建设强起来上当标杆。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向全产业链布局,并争取成为中国商飞公司第二试飞机场和第二总装厂,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航空产业城;大力发展光电光伏产业,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和前沿技术,引进落户LED应用产品、触控产品、集成电路、光伏、光学等项目,建设中部领先的“南昌光谷”核心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手抓中成药、仿制药、生物保健及医疗器械等产业化项目,一手抓好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建设,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医药国际创新园;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互联网+”为方向,发展壮大智慧产业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建设国内领先的软件服务外包基地。

  擦亮绿色品牌,在城市建管强起来上当窗口。坚持以世界眼光谋篇布局,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全面打造以瑶湖为中心的圈层式产业新城空间形态。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统筹好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促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网格化、智慧化、人性化迈进,进一步巩固高新区在全市城市管理考核中首位的地位;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高标准推进瑶湖郊野公园三期建设和艾溪湖湿地公园提升改造,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科技新城和中国最美高新区。

  坚持创新引领,在辐射带动强起来上当龙头。提升创新发展境界。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领导的要求,以高标准、高定位严格要求,树立世界眼光和国际思维,主动融入昌抚一体化、昌九一体化的区域竞合发展中,推动高新区继续在全省创新发展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举全区之力推进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将其建成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集聚地,成为著名高校院所的科研机构集聚区、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汇聚区、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示范区、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样板区,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国家大学科技城,争创全省创新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狠抓队伍建设,在作风建设强起来上当楷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高新区干部将弘扬“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新时期井冈山精神,以争创一流的勇气,雷厉风行的作风,甘于奉献的精神,锤炼一支谦逊、执著、克制、果敢、担当的干部队伍,在攻坚破难中塑造高新干部新形象,为高新区进位赶超提供强大支撑。

第11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第12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立了二十多年,广泛的借鉴了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市场框架、投融资体制、监管体系等,稍加改变即嫁接在本土市场上。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但在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近年来股市出现的一些问题就足以证明),这就需要探索适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从量变(规模世界第二)到质变(自主定价权)的新阶段,必须要结合我国经济现状依靠创新发展才能实现。

  其次是协调发展。资本市场要做到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融资规模与市场发展、投资者回报的协调,通过兼并重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资本平台与市场承受能力的协调,产品创新与投资者结构的协调,双向开放与国内市场、投资者接受能力的协调,

  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其实就是要构建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绿色发展上,资本市场做得比较好,一方面把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挡在市场之外,另一方面则接纳了众多的绿色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绿色债券也是方兴未艾。此外,绿色金融体系也在构建酝酿之中,资本市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资本市场上,开放发展更多体现在长期资金的双向开放,比如qfii、qdii、rqfii、沪港通、境外央行等长期资金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市等,还有未来的深港通、沪伦通、沪巴通等。资本市场的开放发展也包含机构的合作,境内有合资券商、基金,国内投行在境外设立分公司。交易所层面的合作也已破冰,如中、德三个交易所合资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已经成立,未来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第五是共享发展。这一点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能够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投资是能够带来真实回报的。投资者在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上市公司融资的同时,能够与上市公司“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此外,上市公司还要落实社会责任。2012年以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家数越来越多。

  与正在进行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样,资本市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换代,方法就是遵循上述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一个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虽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并未直接提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但全会提出的“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非常契合当前的资本市场。

  首先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笔者以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应该包括理论、制度、产品、监管、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创新。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立了二十多年,广泛的借鉴了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市场框架、投融资体制、监管体系等,稍加改变即嫁接在本土市场上。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但在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近年来股市出现的一些问题就足以证明),这就需要探索适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从量变(规模世界第二)到质变(自主定价权)的新阶段,必须要结合我国经济现状依靠创新发展才能实现。

  其次是协调发展。资本市场要做到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融资规模与市场发展、投资者回报的协调,通过兼并重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资本平台与市场承受能力的协调,产品创新与投资者结构的协调,双向开放与国内市场、投资者接受能力的协调。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其实就是要构建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绿色发展上,资本市场做得比较好,一方面把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挡在市场之外,另一方面则接纳了众多的绿色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绿色债券也是方兴未艾。此外,绿色金融体系也在构建酝酿之中,资本市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资本市场上,开放发展更多体现在长期资金的双向开放,比如qfii、qdii、rqfii、沪港通、境外央行等长期资金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市等,还有未来的深港通、沪伦通、沪巴通等。资本市场的开放发展也包含机构的合作,境内有合资券商、基金,国内投行在境外设立分公司。交易所层面的合作也已破冰,如中、德三个交易所合资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已经成立,未来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第五是共享发展。这一点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能够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投资是能够带来真实回报的。投资者在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上市公司融资的同时,能够与上市公司“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此外,上市公司还要落实社会责任。2012年以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家数越来越多。

  与正在进行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样,资本市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换代,方法就是遵循上述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一个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资本平台与市场承受能力的协调,产品创新与投资者结构的协调,双向开放与国内市场、投资者接受能力的协调。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其实就是要构建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绿色发展上,资本市场做得比较好,一方面把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挡在市场之外,另一方面则接纳了众多的绿色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绿色债券也是方兴未艾。此外,绿色金融体系也在构建酝酿之中,资本市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资本市场上,开放发展更多体现在长期资金的双向开放,比如qfii、qdii、rqfii、沪港通、境外央行等长期资金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市等,还有未来的深港通、沪伦通、沪巴通等。资本市场的开放发展也包含机构的合作,境内有合资券商、基金,国内投行在境外设立分公司。交易所层面的合作也已破冰,如中、德三个交易所合资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已经成立,未来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第五是共享发展。这一点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能够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投资是能够带来真实回报的。投资者在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上市公司融资的同时,能够与上市公司“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此外,上市公司还要落实社会责任。20__年以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家数越来越多。

  与正在进行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样,资本市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换代,方法就是遵循上述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一个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13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重点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14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中国的五年规划是实现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国进行有效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到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大目标,是XX年由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当时人们还不清楚,中国到底能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实现?为此党中央进行过三次重大部署和总体设计,除了党的十六大外,还有XX年党的十七大、XX年党的,基于这一目标先后设计并实施了三个五年规划,而每一个五年规划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既有承前启后的积累作用,又有向着这一核心目标前进的指引作用。

  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还要务实地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最后五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收官阶段,因此中央将这一时期界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围绕新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不仅是同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更是具体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谋篇布局。

  第一,“五大发展”源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高于并指导这一实践。这是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人民与党和国家的互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俗易懂,就如同精神原子弹,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成为他们创造、创新、创业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第二,“五大发展”既总结了以往五年规划之创新和精髓,集前人之大成(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与时俱进,再突破、再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中国发展的最佳实践,是中国原创性的发展新理念。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是第一个领导人敢于向所有人民承诺并实施共享发展思想的国家,中国是第一个敢向全世界宣称将双向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新理念的大国,中国是第一个积极倡导并有效实行绿色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大国。

  第三,“五大发展”的提出成为五年规划设计中的重大突破,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途径。“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五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有血有肉的灵魂、思想、观念,有效统领并具体指导“十三五”规划及布局。对五年规划而言,“五大发展”将干巴巴的规划变成了活生生的规划。

  第四,“五大发展”是全面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发展框架、严密的发展逻辑、务实的发展思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得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不仅是世界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新理念的国度,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为XX世纪XX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理念。“五大发展”既是中国版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是当代世界发展经济学的最佳实践。

第15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连日来,三个“新发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新发展阶段——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再相应进行决策是我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专家学者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我们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将面临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认为,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正逐步减弱,“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说。

  挑战萌生着机遇,压力催生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大挑战、新挑战中也孕育着大机遇、新机遇。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不仅要善于顺势而为、把优势转化为动力,更要勇于逆势而上、善于转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发展理念——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不少专家表示,新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引领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张占斌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要义在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十四五’时期,我国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的就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赵昌文说。

  ——坚持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依然任重道远。”国研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认为,未来5年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赵昌文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共享发展。“我国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但一些领域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张占斌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要从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学者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客观规律。“大国经济一个共同特征是市场规模大、国内可循环。”赵昌文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发展形势所需。张占斌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乃至受阻的情况下,强化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供需要匹配。“未来5年,我们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杨光普看来,当前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但回到正常水平仍需一定过程,“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推动需求回升。”

  扩大内需,堵点要打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障碍。”马建堂分析认为,要减少和消除制度、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高效的流通和物流体系,减少各种交易环节和成本。

  ——要坚持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并不存在封闭的国内大循环。我们要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16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最近随着党员四个专题学习的深入,收获颇多,特别是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是广大党员同志行动的指挥棒、前进路上的红绿灯。下面将个人学习心得向党组织进行总结汇报:

  一、明白了学习新理念的重要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它集中论述了应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如何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和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等问题。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对于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发展理念创新。

  二、党员应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习近平同志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3.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5.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我们一定要从整体上、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树立全面系统思维,掌握科学统筹方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个人应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

  (一)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积极响应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方面落实工作。

  1.要深学笃用,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2.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

  3.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4.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只有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根本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六大任务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构成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布局。

  个人将秉承新发展理念思想,在饭店工作中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一切以客人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为提升饭店整体服务质量不遗余力。

第17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把握“三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全面理解丰富内涵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18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院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有着独特情结,经常在一些重要讲话中巧妙运用体现中医思维和理念的专业术语,多次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我们激荡了风雨无阻、高歌猛进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如何准确完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医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中医药要在传承中华特色文化上创新发展。中医药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瑰宝,其中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与道德伦理观念有机结合。我们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除了在医术造诣上当之无愧,在为人处世、为人师表、医德医风等方面也一定是楷模,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浸润人心的感染力。中医的底蕴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中医的生命是疗效。中医不仅是防病治病的手段,还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发祥与中华大地,中华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展中医药事业,就是一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中医药要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上提质增效。中医药事业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发展理念问题,即发展什么、为什么发展。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从中医药发展历史来看,很多名医大家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不仅是拥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以大医精诚,仁爱之心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与认可。特别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抗救治,发挥独特的优势,获得全世界的点赞。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健康维护与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治法灵活、简便验廉,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医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名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我们要始终不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初心,勇担时代赋予使命,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创新。一手抓预防保健和治未病,一手抓重大疾病的治疗突破,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健服务。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三、中医药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发力添彩。中医药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发展中医药事业既要为一域争光,又要为全局添彩。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中医药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人文与生命科学相融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医学体系。该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基于人的诊疗模式,在人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人的生命健康疾病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及防病治病规律。二是“天人合一”“形神统一”“脏腑和调”的整体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形体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脏腑与经络及四肢官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对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生、长、壮、老、已的动态生命观。不同年龄周期的生理表现特点不同,采取相应的养生防病治病的方法。实现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目标。四是“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观。既突出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等治疗法则为一体,也与辨证论治的个性化诊疗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等相互配合,体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与优势作用。生命的一生就是生老病死的过程,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已从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我们的健康服务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在生命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中,中医药有着特殊的作用。特别在基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仅能有效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而且能够改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这种特殊作用对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勇乘新时代春风,坚持中西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调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一定能书写建设健康中国的精彩篇章。

第19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2月19日,阳山县委书记邓菲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研究阳山县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首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体现到谋划工作、部署任务和推动落实中。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短板弱项重点推进,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扎实推进县委“十大行动方案”、“1+123”工作部署,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样板,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

  同时,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把创新摆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持续抓好一批改革试点工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阳山的生态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坚持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前瞻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大力发扬斗争精神,扎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会议要求: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要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与县委关于教育方面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各项改革紧密结合。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和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

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19篇】

https://m.bjyld.com/news/460681/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银行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7篇
下一篇:对宣传部部长的意见和建议3篇
Copyright 月亮岛教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